清晨,陽光如絲縷般輕柔地灑在姑蘇城,給這座古老的城市蒙上了一層金色的紗衣。袁從英、狄景輝、烏質勒和彭宇四人,迎著清新的微風,來到了平江古巷。
踏入平江古巷,仿佛一腳邁進了時光的隧道。腳下的青石板路,被歲月打磨得光滑無比,那一道道深淺不一的紋理,宛如古老的皺紋,默默訴說著往昔的故事。道路蜿蜒曲折,似一條靈動的遊龍,穿梭在粉牆黛瓦的民居之間。
彭宇走在前麵,興致勃勃地介紹道:“這平江路,可是姑蘇城保存最為完好的古街區之一,曆經千年歲月,依舊保留著水鄉的原汁原味。自宋代起,這裡便是熱鬨非凡的市井之地,見證了無數的繁華與變遷。”
烏質勒好奇地東張西望,眼中滿是新奇:“與我們草原的廣袤開闊不同,這裡的一切都顯得如此精巧細致,每一處角落都好像藏著故事。”
狄景輝微微點頭,感慨道:“是啊,這粉牆黛瓦,飛簷翹角,無一不透露著江南水鄉的獨特韻味,讓人仿佛置身於一幅淡雅的水墨畫中。”
沿著古巷緩緩前行,兩旁的民居錯落有致。有些人家的門口擺放著幾盆嬌豔的花卉,在晨光中綻放著生機;有的則晾曬著衣物,隨風輕輕飄動,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偶爾能聽到屋內傳來的吳儂軟語,那婉轉的聲調,如同悅耳的絲竹之音,為這古巷增添了幾分溫馨與愜意。
烏質勒忍不住問道:“彭兄,這平江路曆經千年,為何能保存得如此完好呢?”
彭宇思索片刻,回答道:“這得益於姑蘇城對傳統文化的重視與傳承。平江路的居民們,世世代代守護著這片家園,他們將傳統的生活方式與建築風格延續至今。而且,平江路依河而建,水路交通發達,為這裡的繁榮提供了保障,也使得它在歲月的洗禮中得以留存。”
正說著,他們來到了一家傳統手工藝品店前。店門半掩著,門上掛著一塊古樸的匾額,上麵寫著“逸韻閣”三個大字。店內傳來陣陣淡淡的檀香,讓人聞之頓感神清氣爽。
四人推門而入,店內琳琅滿目的手工藝品讓人目不暇接。牆壁上掛著一幅幅精美的蘇繡,絲線在光線下閃爍著柔和的光澤,繡品上的花鳥魚蟲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會從繡布上躍然而出。架子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蘇扇和檀香扇,扇麵或繪有山水風景,或題有詩詞歌賦,每一把都獨具匠心。
店主人是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者,他正坐在櫃台前,專注地繪製著一把蘇扇。見四人進來,老者抬起頭,臉上露出和藹的笑容:“幾位客官,隨便看看,小店的手工藝品都是自家手工製作,獨一無二。”
彭宇笑著向老者介紹道:“這幾位朋友來自遠方,對姑蘇的傳統手工藝品很感興趣。”
老者聽聞,眼中閃過一絲興奮,站起身來,拿起一把蘇扇,展開給眾人看:“這蘇扇啊,可是姑蘇的一絕。它以檀香木為骨,扇麵用的是上等的宣紙或絲綢,再由畫師精心繪製。這繪製的功夫可講究了,一筆一劃都得傾注心血,才能畫出這神韻來。”
狄景輝接過蘇扇,仔細端詳著扇麵上的山水畫卷,不禁讚歎道:“這畫工真是精湛,咫尺之間,竟能展現出如此壯闊的山水之美。每一處細節都處理得恰到好處,仿佛能讓人走進這畫中的世界。”
烏質勒也湊過來,好奇地擺弄著扇子:“這扇子不僅好看,拿在手裡還透著一股淡淡的香氣,真是奇妙。”
老者笑著解釋道:“這檀香扇,用的是檀香木,本身就帶有天然的香氣。而且,這香氣持久,能驅蚊防蟲呢。”
說著,老者又拿出一把檀香扇遞給烏質勒:“這位客官,您不妨試試,扇一扇,感受感受這香氣。”
烏質勒接過扇子,輕輕扇動,頓時,一股清幽的檀香撲鼻而來,讓人心曠神怡。他驚喜地說道:“這感覺真是妙極了,在我們草原,可沒有這般精致又神奇的物件。”
袁從英在一旁看著這些精美的手工藝品,感慨道:“這些傳統手工藝,凝聚了匠人們的智慧與心血,是姑蘇文化的瑰寶,也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每一件作品,都承載著曆史的記憶與時代的審美。”
老者聽了,眼中滿是自豪:“這位客官說得極是。我們這些手藝人,就盼著這些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能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可不能在咱們手裡斷了根兒。”
狄景輝問道:“老師傅,如今時代變遷,這些傳統手工藝品,還像以前那般受歡迎嗎?”
老者微微歎了口氣,說道:“雖說現在新玩意兒層出不窮,但還是有不少人鐘情於這些傳統物件。像一些文人雅士,還有從遠方慕名而來的遊客,都對蘇扇、蘇繡這些很感興趣。隻是願意靜下心來學習這些手藝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咯,這傳承啊,還是有些讓人擔憂。”
烏質勒有些不解地問:“為何年輕人不願意學呢?是這手藝太難了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老者搖搖頭,說道:“難是難了些,但也不是學不會。主要是現在的年輕人,生活節奏快,誘惑也多,這做手藝啊,講究的是耐心和專注,得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剛開始學,也掙不了多少錢,所以很多人都不願意吃這份苦。”
彭宇在一旁說道:“老師傅,傳承傳統文化,的確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或許可以想想辦法,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和喜歡上這些傳統手工藝。”
老者眼睛一亮,說道:“這位客官說得有理。其實我們也在嘗試一些新法子,比如和學校合作,讓孩子們從小就接觸這些手藝,培養興趣。還有利用現在的一些新平台,把咱們的手工藝品展示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狄景輝點頭讚同:“這倒是個好主意。像這蘇扇,若是能結合現代的設計理念,推出一些更符合年輕人審美的款式,說不定能吸引更多年輕人的目光。”
老者聽了,連連稱是:“還是年輕人腦子活,我怎麼就沒想到呢。看來我這老頭子,也得跟上時代的步伐咯。”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探討著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發展。不知不覺,日頭漸漸升高,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店內的手工藝品上,泛起一層金色的光暈,更增添了幾分古樸與典雅。
烏質勒看著店內的一切,心中滿是感慨:“在這平江古巷的小店中,我仿佛看到了姑蘇城的靈魂。這些傳統手工藝,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這座古老城市的曆史長河中。”
袁從英微笑著說:“是啊,每一種技藝都有它獨特的魅力,承載著無數先輩的智慧。我們在欣賞的同時,更應該思考如何讓它們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