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嘉將幾位匠人召集在一起,詢問之下,得知幾人都曾經做過雕版,更加利於開展接下來的工作。
沒錯,李從嘉要準備開始活字印刷術。
曆史上北宋畢昇發明活字印刷。
大概也就是百年之後的事情和現在的社會科技發展力是完全匹配的。
南唐文風昌盛,對於印刷書冊,有著旺盛的需求,現在印刷範圍最廣的就是《金剛經》。
很多文人墨客,想要印刷些自己的著作。
但是雕版製作周期長,成本高,很難承擔的起。
經過李從嘉仔細考量,先開展活字印刷術,讓發行書冊高效靈活,定能獲得收益。
千年之後的出版社都存在,現在更應該掀起改革。
對這些匠人測試詢問後,李從嘉選了三名技藝高超的雕刻木匠。
“我將三位留下可雇傭為長工,需要準備用棗木雕刻反向文字,再進打磨工序,使字表麵光滑平整。”
“用棗木?”一匠人問道。
李從嘉回答道:“棗木質地堅硬,紋理細密,耐磨性好,適合雕刻文字,不易變形耐腐蝕。”
後世中很多人用棗木、梨木玩手串是比較容易獲得材料。
李從嘉記得在曆史課本上,畢昇在發明活字印刷用的是泥模。
宋朝後期改用木模,再後來到明朝時已用金屬,銅和鉛金屬製作活字模。
結合現在實際情況看,泥模不耐用且容易糊字,銅模成本高。
收益時間太長,所以選用木模活字,簡單實用。
“木模上隻刻單一文字?”
又一個老木匠問道。
“對,隻刻一字,但是每個木塊必須大小一致。”李從嘉認真囑咐著。
這些木匠聽完,隻覺這事情真是奇思妙想,對他們而言也不難,完全可以實現。
李從嘉安排吳伯去盤下一個書齋。
囑咐他經營刊印書冊,隻收市場上七折價錢,而且工期縮短三倍以上。
並讓吳伯與三位木匠簽訂契約,保證不泄密,不外傳技術等。
主仆二人仔細商榷各項細節事情後,也討論到了天黑。
吳管家覺得自家主子自從遇刺後變化很大。
以前那個詩詞歌賦,遊走玩樂的皇子不見了。
成為了一個勤勉有主見的主子,更有一種掌控一切的成熟,很急迫的安排著每件事情。
吳伯問道:“主公,從收購書齋到刻字木模,怕是在您走之前不能完成。”
“我的時間也不多,你就記住,以打出名聲為主,收購的書齋後更名澄心堂。”
“澄心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