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忌心道不妥,建議道:“依臣之見,應當立即派人取代邊鎬,整頓潭州軍務,以防生變,同時遣人召回六皇子,立即返回。”
“笑話!”
“六皇子攜天子恩賜安撫流民,怎麼能直接折返。”馮延巳爭辯說著。
李璟心中也是知道此次臨時封李從嘉為安撫使,賑災的形式上更大於效果。
唐國吞並楚國後,還派人去賑濟災民,更重要的收獲名聲和民心,怎麼可能人未到而收回命令。
馮延巳和孫忌為左右仆射,宰執之位,百官之首。
他們政見不合,下麵各有侍郎,互相爭論。
李璟聽了一陣便決定道:“兩位愛卿各有可采之處,下詔,召朗州刺史劉言入京,帶孫朗、曹進二人,查證事實。
同時遣人追六皇子,告知其留在潭州賑災,不再去朗州等地。”
一封封詔書,從京城發出,快馬加鞭,比隊伍行軍快了三倍,十餘天送達了朗州。
朗州節度使府。
一男子端坐堂中,下麵坐著幾名將領。
男子年約五旬,鷹鉤鼻,臉上一道長長疤痕格外醒目。
身材高壯,相貌透著一股悍勇冷酷勁兒,手指關節粗大,能看出是行伍出身。
此時手中正拿著一封詔書。
此人正是劉言,他是吉州廬陵人。
年輕時便在吉州刺史彭玕軍中為伍長,從小兵做起,憑著過人的武力和率兵積累的軍功。
在亂世之中打拚,熬到了楚國的刺史之職。
後來楚國內亂,他擁兵自重,割據一方。
南唐滅楚也是對他以懷柔手段,招降為主。
劉言拿著詔書猶豫道:“李璟召我入京,許諾高官,我若是不去,他可能會發兵攻打朗州。”
一黑麵胖將王逵領拱手說道:“邊鎬為武安節度使,名義上管製潭州、朗州等地,您如果去了江寧,豈不是正中下懷,朗州無人掌管,他派兵入主。”
“咱們這有洞庭湖水交織錯落!”
“且又依靠沅江隔絕,民眾百萬,難道劉大人,您甘心將這大好基業拱手讓人嗎?”
劉言輕歎口氣道:“我征戰南北大半輩子,如今剛剛安定不足一年,李璟雖好大喜功,愛聽阿諛奉承,但是不似馬氏皇族昏庸無道,禍害臣民,也可歸順。”
劉言戎馬征戰大半生,五代十國的皇帝天天換。
曆史上他也沒有稱帝的想法,打敗南唐後響應後周的詔安分封,反而向後周稱臣。
王逵此時正當壯年。
也不甘心就這樣臣服。
反而說道:“劉大人,李璟用人不明,在潭州重用邊鎬,對我等頗為排外,若是交出兵權,豈不是任人宰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