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嘉回應著,說話間二人已經走到江邊一處府邸中。
李從嘉執意撤掉酒水,邊鎬也隻能答應,安排隻上了些簡單菜肴。
“邊大人,我一路行船四十餘天,不知道可最近可發生了什麼事情?”李從嘉問道。
“確實發生了些事情,前兩天君皇下詔,召朗州節度使劉言,並帶曹進、孫朗二人一並入京。”
“同時還有一封詔書,是讓您不必再去朗州等地,隻在潭州附近賑濟災民。”邊鎬回答著。
“曹進?孫朗?”李從嘉納悶問道。
“啟稟六皇子,臣乃糧料使王紹顏,他二人原是楚國降將!”
旁側一青衣男子道:“君皇仁厚,從寬處理降將,他們卻不知感恩,幾個月前教唆降卒,引發些騷亂,就突然消失不見。”
“後來探查到他們跑到了朗州王逵手下,得到這個消息後已經上報朝廷。君皇下詔讓劉言進京。”
李從嘉聞言暗道糟糕:“曆史仍然按照原路發展,唯獨不同的是,自己帶著一千二百民夫來到這個地方,也許曆史上也曾有人來這裡送糧。”
李從嘉慎重囑咐道:“我在京中便聽說,劉言獨掌兵權,有雄心大誌,不知道能否真的入京,邊大人要做好準備,以防他有不臣之心,發生意外。”
邊鎬柔而無斷,鎮守地方紀綱鬆弛。
他寬心說道:“楚地舊民苦於馬氏皇族多年征伐戰亂,無心戰爭,劉言就算是不應召入京,也隻能老老實實呆在朗州。”
“我在這裡也是大興佛事,度化萬民,潭州上下民眾也是感恩戴德,不會有事情。”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邊大人還是早做準備”。
“六皇子涉世未深,還不知道劉言為人,他雖然勇武,是個沒有牙的老虎,我軍在沅江、益陽、嶽州均有駐兵,以他實力哪敢開戰。”
李從嘉聽他這麼說,知道邊鎬聽不進去勸言,已經開始說自己年少不更事。
看他手下官員,看著自己,眼神中有著怠慢,也是目無法度。最後一句奉勸道:“邊大人,多派些探子,做好防範。”
邊鎬嗬嗬一笑道:“六皇子無需多慮,我二十年前就已從軍征戰,定會做好安排。”
李從嘉三次奉勸,都沒效果,反而遭到邊鎬輕視。
邊鎬覺得李從嘉十五歲少年,毛都沒長齊,沒有經驗。
又覺得他是朝廷派來的安撫使隻管賑災就好,談起潭州、朗州的沒有發生的戰爭,簡直可笑。
糧料使王紹顏岔開話題問道:“六皇子本次賑災分與我等多少糧食,我主管分糧之事,放心交辦給小人即可。”
李從嘉本就不想給本地糧官,怕他們一層層剝削完。
到災民手中不剩下多少,朗聲說道:“本次朝廷賑災安撫,我視察情況後酌情分派,不好直接分糧,被富戶壯漢搶走,我先施粥救人,再看後續的方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