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咱們儲水池,挖了不少水渠,能引些長江水灌溉水田。”董蒨歎了口氣。
“李將軍,出事了。”門外一名青袍男子張泌走了進來。
隻見他手中拿著一布袋。
“怎麼了?”潘佑問道。
張泌道:“六月初末,乾旱加劇,一老農在在仔細檢查自己的田地後發現,田裡出現了一些細小的蛹,那是蝗蟲的幼蟲。”
“蝗蟲?”
張泌此時已經打開了布袋,裡麵放著一袋子褐色的小卵,個彆小卵還在顫動著。
顯然有幼蟲要破卵而出。
幼蟲藏於土中,很難有預防的辦法,這兩年大旱,容易出現蝗災。
李從嘉長歎一聲:“該來的還是來了。”
六月不雨,井泉乾涸,蝗旱之災,流民逃亡。
這是保大十二年的真實寫照。
長江淮河流域有旱災,蝗災了!
李從嘉將這個發現,彙報上去,告知府尹陳喬。
與此同時,在其他地域百姓也紛紛彙報!
僅僅兩周時間,那些最初發現的淡黃色幼蟲開始了它們的生命循環中最關鍵的變化——變態發育。
在這個過程中,幼蟲會經曆幾個階段的蛻皮,每一次蛻皮後,它們的身體都會有所增長,並逐漸展現出成蟲的特征。
消息逐層上報,最終也傳到了李璟的耳朵裡。
這一日,李璟在太極殿之中與馮延巳,孫忌,韓熙載等幾名官員討論。
大家都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
去年兵敗,今年春天大災,夏天又鬨起了蝗災。
李璟的心態從萬丈豪情到落花流水。
隻覺的這皇位,各種煩心事接踵而至,有些厭倦。
“馮相公,你可有治蝗之策?”
馮延巳說道:“唐玄宗時期曾經鬨過蝗災,就下令各州縣百姓捕殺蝗蟲。”
“可有什麼好的捕殺辦法?”
馮延巳思索片刻又說道:“此時蝗蟲還為幼蟲都埋在土裡,不好捕殺。等蝗災為成蟲時,倒是可以采用挖溝渠之法,陷入到溝渠當中,再集中進行火燒。”
馮延巳本來想閉口禪。
不出主意,他也沒什麼好辦法,隻是從前人的處理經驗中找到一個方法。
李璟歎口氣道;“那是什麼破辦法,若是能溝壑填埋,大火燒,豈不是漫天遍野都是蝗蟲。”
馮延巳告罪幾句,不再言語。
韓熙載焦急說道:“當務之急是趕緊通知各州、縣自行組織人員進行撲滅蝗災,同時對於有突出貢獻者給予一定的減稅負獎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