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文士張公子則撫須而笑:“不過,我卻想說說《論語》中的‘君子不器’。君子不應局限於某一技能或職位,而應廣泛學習,不斷進步,如此方能適應世事變遷。”
“兩位高見!”
趙公子聽罷,微微頷首,讚許地說。
“不過,若論及‘器’與‘不器’,我以為《莊子·逍遙遊》中的鯤鵬之喻更為貼切。鯤化為鵬,扶搖直上九萬裡,這不僅是形體的變化,更是境界的升華。”
“我們作為文人,亦當如此,既要有鯤之誌向,也要有鵬之行動。”
“成器是一方麵,更重要是君子責任和擔當!”李從嘉也跟著說道。
“《禮記·曲禮上》中有言:‘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這句話教導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敬意,不僅僅是對人,更是對黎明百姓的責任感。”
幾人聞言皆點頭稱是,氣氛更加融洽。
他們繼續品酒賞花,圍繞著經義學問,展開了更為深入的討論。
幾輪經義交流完畢後。
李從嘉心中一寬,北地文士水平一般般,引經據典的侃大山聊天。
天色漸晚,眾人準備散去。
李從嘉長歎一聲道:“我大周地處中原,天下山河破碎,我大周兵馬強盛,真應該早日收複湖南,江南之地。”
王公子說道:“聽說這幾日來了很多使者,估計明年就有動作了。”
“聽家父提了幾句,具體不得而知了。”
李從嘉沒有再追問,怕引起對方警惕。
隨口說道:“大周征戰四方,安定天下,我輩也當努力科考,早日為國效力。”
眾人歡暢散去。
“告辭王兄,告辭趙兄!”李從嘉付了酒錢,與眾人一一作彆。
這一日,李從嘉覺得時機已經成熟
晚上!他回到客棧和幾名手下商量道:“咱們策劃一下,在館驛製造些混亂。”
“主公,您是說要襲擊蒲公紀嗎?”萵彥問道。
“我們要聲東擊西,前幾日契丹也派使者來到大周!對契丹使者下手。”
說著李從嘉詳細布置安排。
“葛彥你明日早晨在驛站西邊找兩家客棧,居高臨下,可以看清館驛內情況。”
“遵命!主公。”
“沙萬金,馬成信你二人明日去街上買三車柴火,躲在旁邊小巷子中,裝作樵夫,買柴時定要注意衣著落魄些,不可穿武士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