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百姓呼籲:“我們的聲音不能被壓製,我們必須讓陛下聽到我們的訴求!”
一時間,全城大亂,麵對遊行的百姓和書生,沒法用人頭滾滾的血腥鎮壓。
柴榮看著府衙外亂哄哄的人群覺得自己名聲受到了很大影響,怒斥道:“混賬,怎麼變成這個局麵。”
一名謀臣說道:“主公,您看找幾名大儒,去勸退書生。”
“怕是有人蓄意推動此事!”
王樸卻輕歎了口氣。
“你看士子們,遊行核心點根本不是封城,而是契丹狗!百餘年仇恨,在人推波助瀾下引發的鬨劇。哪個大儒名士肯頂著為契丹人說話的罵名而去開導士人?”
柴榮也是敏銳的察覺了王樸的意思。
“你是說有人攪動局勢,激化大周與契丹的矛盾。”
“對!看來這個對手比我們設想的還要狡猾。這才三日的功夫,已經鬨出來如此大的動靜。”王樸撚胡須說著。
“趙匡胤!”
“你快去帶領夾馬營中士兵,驅散士子和百姓,我去一趟皇宮中,麵見陛下。”柴榮急匆匆的說著。
當遊行隊伍到達皇城門口前,那裡已經聚集了大量的百姓。
有領頭書生,向前方的皇門口,大聲宣讀了一封萬言書。
痛斥契丹狗,痛罵柴榮行徑。
而李從嘉躲在遠處看著熱鬨,他因為太過“保守膽小”,成了士子中的邊緣人物,早已消失不見。
千百年後的學生都會上街遊行反抗,何況在士子地位崇高的時代,他們與契丹積怨百年,似乎通過這場遊行找到了宣泄口。
趙匡胤此時卻也遇到了大麻煩,一夜的奔波後,夾馬營的戰馬的吃了很多的草料喝了幾桶水,就再次來到了汴京城中的大街上。
原本寂靜的巷弄因一隊戰馬的突然出現而變得喧囂。
起初,隻是偶爾的焦躁和不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不安逐漸演變成了劇烈的腹瀉。
隨著第一匹馬的嘶鳴響起,緊隨其後的便是連續不斷的屁響。
戰馬們不再聽從指揮,它們四處亂竄,試圖尋找緩解痛苦的方法。
街道兩旁的遊行士子百姓被這突如其來的噪音驚醒,紛紛探出頭來查看究竟發生了什麼。
“這是怎麼回事?”
有人低聲詢問,但很快,他們就不得不捂住鼻子,因為空氣中彌漫起了一股刺鼻的氣味。
馬糞不斷地從這些痛苦的戰馬體內排出,落在石板路上,甚至濺到了路人的身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