裨將罵道:“此子年僅十七,戰場上卻狂性大發。”
正當眾人討論時,他們已經回到了朗州大營。
王逵此時正在帳中大發雷霆。
趙匡胤等人回去,趕上了軍議,也就入了大帳中。
“周行逢是我同鄉,朗州軍中第一猛將!陣亡在戰場之上,都是為兄之過。”王逵嗚呼哀哉的說著。
“將軍節哀,周大人是我等楷模!”
潘叔嗣又道:“王逵將軍英勇作戰,死戰不退,但是戰局難料,被小人暗算。”
曆史上王逵被潘叔嗣所害,周行逢為王逵報仇,而最終殺了潘叔嗣。
四年間這個朗州政權,更換四次主將。
周行逢實際上成了笑到最後的贏家。
但從此戰李從嘉殺了張文表和周行逢,已經完全改變了曆史走向。
這就是朗州軍內部勢力分布。
王逵見狀道:“潭州之戰,損失如此慘重,明日集中兵力,全力破敵。”
潘叔嗣道:“大帥,我感覺咱們軍中有內應,依屬下所見,不應該再攻城了,這半個月下來已經損兵三萬了。”
“什麼意思?”
王逵怒目而視,看著潘叔嗣。
“大帥,你看大周趙將軍被截糧,咱們還未來攻城,潭州的援軍就趕來。”
“本來隻需對付潭州的萬餘守軍,未曾想增兵如此之多。”
“原本咱們集結兵馬打算一鼓作氣,消滅原來的守軍,而萬萬沒想到,南唐朝廷恰在此時派來一支精銳之兵。”
王逵略作沉吟,頭上青筋暴起。
潘叔嗣道:“即便如此,朝廷派兵增援,我等第一時間就已經知道,此次準備內應偷襲,竟然也被對方識破。”
“您說說,這次咱們剛剛開挖兩天,他們就恰好出兵攻擊,打了個措手不及,這接連三翻四次,沒有內應嗎?”
潘叔嗣說出此番言論,在場中眾將無不點頭應允。
截糧、增兵、破內應、再到今日突襲河口。
站在朗州將士的視角來看,每個事情都發生都最佳時機,
打亂戰局的走向。
王逵怒火中燒,心中越想越憤怒。
“趙將軍,依你之見呢?”王逵轉而問到趙匡胤。
趙匡胤見此時朗州大營內,隱隱有內訌不合之意,對於這些將領的關係,他之前也看出一二。
王逵主張出兵,潘叔嗣主張在等等看,隱隱有退兵之意。
王逵的心腹愛將周行逢、張文表都被殺了,此時話語權大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