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嘉投入到安撫流民,恢複春耕的工作中。
大戰過後,潭州城宛如一片廢墟,處處可見戰爭留下的傷痕。
城牆上的磚石多有崩塌,一些地方甚至露出了內部的夯土結構。
城門旁橫七豎八地躺著破損的攻城器械殘骸,仿佛在訴說著曾經激烈交鋒的故事。
李從嘉來到潭州城外。
看著滿目瘡痍,荒蕪的農田,十室九空的場景。
讓他這個後世人,看著實在痛心。
哀歎道:“這半個月,三萬人的傷亡,把潭州城也毀壞了。”
城外,房屋倒塌,斷壁殘垣間偶爾還能看到未熄滅的餘燼。
在微風中輕輕飄蕩著灰燼。
董蒨也是憂心道:“兵亂一起,百姓十之七八都跑了,饑民遍地,活下去都難。”
張泌道:“當務之急,組織城內人員趕快出來春耕。”
大路上不再有往日的喧囂,取而代之的是死一般的寂靜。
僅有的幾個行人也行色匆匆,臉上帶著疲憊與憂慮。
四月本應是春耕的好時節,但連綿不斷的戰火,卻使得這一年的農時被無情地錯過了。
眾人一路向著郊外而去。
張泌又道:“無主之地,就分給流民安家,能找到田籍歸屬的就安排恢複農耕。”
田野裡原本應該是一片繁忙景象的土地,現在卻顯得異常荒涼。
田埂上雜草叢生,水渠乾涸,隻有幾隻野鳥在空中盤旋,似乎也在尋找著失去的食物來源。
李從嘉眺望著遠處的這一切,心中五味雜陳。
他知道,若不能儘快恢複農業生產,不僅會影響到百姓的生活,更可能動搖整個城池的根基。
“我們雖然失去了最佳的春耕時機,但是現在行動起來還不算晚。”
李從嘉的聲音堅定有力。
“傳我命令,立即組織人力清理戰場、修複水利設施,並為農民提供種子和工具支持。對於那些因為戰爭而喪失勞動力的百姓,給予支持。”
“記住,不許侵擾百姓,滋擾鄉裡!”
眾官員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隨後,李從嘉又討論了一係列具體措施。
張泌為主,因為他在縣裡做過主簿,對於農耕管理有些方法。
設立臨時救濟站,向受災群眾發放糧食,強壓商人降低物價,減輕民眾負擔,同時向朝廷請命,減免賦稅……
為了確保這些政策能夠有效實施,他還親自監督各項工作進展,持續跟進落實情況。
隨著一係列舉措的出台,潭州城逐漸開始了修複的過程。
雖然道路漫長且充滿挑戰,但在李從嘉的帶領下,人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