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爭不僅關乎朗州的命運,更關係到整個湖南的歸屬和未來。
李從嘉來了,他手中的兵卻少的可憐。
出兵時候帶走兩萬兵馬,而沅江一場大戰,損失三千餘人。
在沅江處整頓潰散兵卒和招降俘虜,讓他有了兩萬三千餘兵馬,在沅江整頓幾日,立即出發來到了朗州城。
麵對不知道有多少兵卒的朗州城。
他的心中也沒有把握,畢竟攻城戰,對於攻城方是處於絕對的劣勢。
這一日!
李從嘉帶領大軍沿江而至。
這一戰,他要穩紮穩打,不能陰溝翻船。
李從嘉的軍隊在朗州城外紮下了堅固的大營,後勤補給線也已經安排妥當。
主營內,李從嘉與眾位將領,李雄、朱元、萵彥、張璨、趙普、潘佑、李元清,馬成達等人在大營中商議。
營帳內的氣氛嚴肅而專注。
李從嘉,站在地圖前,手指輕輕滑過幾處關鍵位置。向眾人闡述著他的戰略思路。
“我們的目標是逐步壓縮敵人的活動空間,迫使他們犯錯。”
這一戰略,在他們來之前已經討論過多次。
李雄甕聲甕氣說道:“這潘叔嗣有些膽小了,今日我們紮營,叫陣竟然不敢出來迎戰。”
張璨摸著如鋼針般的胡須道:“他是被主公打怕了,若是敢出城,老子這把大斧不劈了他才怪。”
“哈哈,十大將軍被主公殺的七零八落,隻剩下幾個鳥人。”
馬成達分析道:“此時我軍士氣高昂,三年來連番大勝,前些日子大江之上滅敵兩萬餘人,潘叔嗣肯定要固守城池,不敢輕易野戰了。”
李從嘉環視眾人,心中頗為滿意。
他伸手指著地圖:“朗州附近有三個州,澧州(今湖南澧縣)、辰州(今湖南古丈)、溪州(今湖南沅陵縣)”
“我們兵力有限,不足以實現全麵圍城。”
李從嘉說道:“但要在朗州城的三個主要方向,駐守了兩千五百名精兵,切斷通往城內的關鍵交通要道,限製朗州城與外界的聯係。”
“同時,萵彥、李元清你們派遣大量的哨騎遍布四周,形成嚴密的情報網絡,確保任何試圖突破封鎖的行動都能被及時發現和阻止。”
萵彥點頭道:“遵命主公,我們會派遣小隊,提前了解敵人的動向,若遇到小股敵軍哨騎直接擒拿斬殺。”
李雄點頭表示讚同:“確實,我們不應該急於求成。通過加強防線,我們可以有效地消耗敵人的士氣。”
朱元則提出了關於補給線的擔憂。
“後方沅江是重要交通樞紐,沅江和潭州中間夾著益陽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