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沉聲道:“此次使者須為我朝素有威望的老臣,代替我去和談。”
李璟目光看向了馮延巳。
馮延巳好似被蟄了一下,後退了一步,臉色瞬間灰白如土。
嚴續也後退了一步,眼觀鼻鼻觀口,閉嘴不言。
連一向活躍的宋齊丘時也失了聲。
“滿朝文武無人可替我分憂嗎?”
那些主張求和的人紛紛避讓,眼神閃爍,躲開了他的目光。
“老臣……願為陛下分憂,可前往。”
孫忌(孫晟)摘下頭頂帽冠,將護板交給常夢錫,竟然當堂脫下了冠冕袍服。
隻餘一身白衣。
“老臣進士出身,曾出家為道,幸得先帝恩澤器重,簡拔為門客,引為心腹。”
“而今六十有三,三十年前逃亡至壽州,到先帝麾下!而今再去壽州出使,報達先帝之恩。”
“臣當以白衣而去,脫去官服,不折辱我大唐臣子風采,願以死殉節,定不墜我大唐威風。”
說罷,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毅然決然走出朝堂。
李璟看著他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在無人出來的情況下。隻有孫忌站了出來。
這一舉動,也擋住了所有求和之人再要張嘴的念頭。
也是大唐臣子的風骨。
李璟想起了這麼多年,對於這個看緊錢袋老臣,官拜仆射,還免了他的宰相之職,這麼多年他苦苦規勸,但是自己都聽不進去耳中。
更因為這個不合流的臣子從來不應和自己。
李璟根本看不上他。
而此時,卻隻有他毅然決然的站了出來。
“傳朕旨意,封孫愛卿為司空,禮部尚書王崇質一同出使,並獻上黃金千兩、銀十萬兩、羅綺兩千匹,請後周退兵。”
這是李璟最後一次的掙紮。
但是而今受到局勢影響,此刻他沒有割地求和,雖然對大周恐慌,但是沒有這麼做。
幾日後,孫忌來到壽州城下,遠遠眺望大周的營盤,眼前景象讓他心中一凜。
柴榮的大營中,營帳排列整齊如林,旗幟飄揚,士兵們精神抖擻,訓練有素地。
整個營地彌漫著一種無形的壓力和威嚴。
在這片肅穆的氛圍中,孫忌的步伐顯得格外沉重卻又堅定。
被帶至柴榮麵前時,周圍的氣氛似乎更加凝重了。
柴榮坐在主位上,目光如炬,審視著這位來自南唐的使者。
“大唐司空孫忌,參見陛下。”
孫忌微微一躬“臣此次前來,乃是為了和議之事。然而,以我朝之見,陛下已攻取淮南過半州縣,若能就此停手,雙方或可達成和平。”
柴榮輕笑一聲,“和議?”
“如今大勢在我,何須再談和議?”
他站起身來,緩步走到孫忌身旁。
“朕欲儘得淮河以北所有領土,豈會因幾句話而收兵。”
麵對柴榮的強硬態度,孫忌並未退縮,他抬起頭直視柴榮的眼睛,“陛下英明神武,然戰爭無情,百姓何辜?還望陛下三思。”
“孫忌,既然你身為使臣,想必對貴國的軍事布置有所了解吧?”
柴榮的聲音平和但帶著不容置疑的權威。
“朕很好奇,你們在淮南一帶究竟部署了多少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