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嘉訓練槍兵,正是為了抵禦大周騎兵。
北方天然的牧場,戰馬充足,騎兵精銳,特彆是大周國力強大,積累前朝力量,能夠大戰契丹。
騎兵之強,可謂天下之冠。
李雄見李從嘉如此重視,也是更加注重訓練槍兵。
他看著士卒訓練道:“主公,騎兵衝陣,萬馬奔騰,隻怕士卒心生怯意,躲閃逃跑,到時候功虧一簣。”
李雄有著豐富的戰場經驗,說出這話基於多年大戰的事實。
萬馬奔騰,那種駭人的氣勢,足以讓人心驚膽戰。
李從嘉思忖片刻,腦中思考著冷兵器時代,能以步兵對抗騎兵的戰例,最出名的就是嶽家軍。
嶽飛僅率背嵬軍8000人,缺乏騎兵反製力量,需在平原對抗重甲騎兵集群衝鋒,他的對手是大金名將金兀術,騎兵更是天下聞名的鐵浮屠,人馬都著甲的騎兵。
想到此處,李從嘉道:“這樣,我命鐵匠工坊打造大盾,你訓練槍兵,梁延嗣訓練弓兵。”
“盾牌手在前排持大盾抗衝擊,長槍兵居中刺殺落馬騎兵,神臂弩在後排百步之外精準拋射。”
“三兵種協同作戰,攻克騎兵,若是大周戰馬著甲,就讓張璨訓練斬馬刀,專砍馬腿。”
想著千古名將嶽飛的背嵬軍就是如此攻克金兀術,李從嘉心中也是信心十足。
但是說起來容易,訓練起來困難,以前都是單一兵種,武將率領作戰,而今三種兵種雜糅在一起,克製騎兵,需要充分的磨練與配合。
三日後,李從嘉組建了八千精銳士卒,名叫雄武軍。
主將李雄、副將張璨、梁延嗣。並讓三人著手訓練,這將是他在平原作戰中,最為重要的克製大周騎兵的力量。
馬成達、馬成信率領騎兵,朱元率領黑甲軍主將,領長刀步兵。
秦再雄率領苗兵,彭師健等人率領彭家軍,吳翰為水軍主將。其他將領也各有側重。
一時間湘江大地,軍民上下一心,訓練兵馬,準備明年的大戰。
九月初,李從嘉在城外巡查耕田。
此時正值秋收時節,放眼望去,好一幅豐收盛景。
湘江兩岸的大地,自古便被譽為富饒的糧倉。
今年更是風調雨順,經過兩年的安穩發展,三熟的占城稻迎來了大豐收。
那金黃的稻田如同一片金色的海洋,在微風的吹拂下泛起層層麥浪。
沉甸甸的稻穗低垂著頭,顆粒飽滿得仿佛要掙破稻殼一般。
田間地頭,家家戶戶都在忙著秋收,有老人彎著腰揮舞鐮刀收割稻穀。
年輕力壯的漢子挑著裝滿稻穀的籮筐健步如飛,婦女們則在田埂上整理稻草,孩子們也不閒著,在田間追逐打鬨,歡聲笑語回蕩在田野之上。
李從嘉帶著趙普、張泌等人緩緩走在田間的小路上巡視。
忽然,萵彥彙報道:“殿下,今日江淮傳來新的消息,大周士卒在當地橫征暴斂,百姓不得安寧啊。還有些起義軍,他們號稱白甲軍,在濠州、泗州反抗作亂呢。”
李從嘉笑道:“剛剛占領的土地,怎麼容易收服。咱們在這湘江地區,也是積累了四年,才站穩腳跟。”
張泌聽到這話,閒談問道:“怎麼叫白甲軍?”
萵彥答道:“這群百姓,竟然用襞紙做成甲胄,雖然簡陋,但也能稍微抵擋一下敵人的攻擊。他們自稱白甲軍,以此表明自己誓死反抗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