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嘉站在光州城的議事廳中,眼神凝重。
他擔心紫金山之戰爆發,按照曆史軌跡,南唐這一輪大戰,戰俘死傷四萬餘人,打的李景達和陳覺一敗塗地,逃回到濠州,導致江淮戰場,再無可戰之兵,最終壽州城破。
他不能坐視不理,紫金山之戰即將爆發,而那場戰役的結果將對南唐造成沉重打擊,所以他大勝之後,第一時間給叔叔李景達送信提醒。
“諸位將軍!光州之戰,損失了些兵馬。”
李從嘉緩緩開口:“眼下大周兵馬氣勢洶洶,已有確切消息,柴榮親率大軍圍攻壽州,意圖明顯是要一舉拿下江淮之地。我們當前有兩萬餘兵馬,守衛光州城,李雄將軍增兵後約有七萬餘兵馬。”
“下一步該如何行軍?”
馬成達首先站出來說道:“主公,光州地處要衝,若不堅守,則江淮上遊門戶洞開,依末將之建議,集中兵力,優先保證光州的安全。”
盧郢則持不同意見:“主公,倘若壽州失守,即便光州固若金湯,也難以獨善其身。應向壽州增兵,與紫金山大營呼應,共同抵禦大周。”
李元清、彭師癢、彭師健等人也紛紛說著,要麼攻,要麼守。
彭師癢又說道:“殿下,我們的任務守住江淮上遊,守住光州城就完成了朝廷的命令,若是分兵支援壽州,隻怕被圍點打援,飛蛾撲火葬送我軍將士性命。”
“分兵作戰隻會削弱自身實力,正中柴榮下懷。”秦再雄也是這說著。
“諸位!”李從嘉聽著眾人的爭論,都有道理。
絕大多數人都是要守城,寥寥數人提議支援壽州城。
“經過和大周兵馬一戰,我軍目前的力量不足應對大周柴榮禦駕親征,更不足以抵擋江淮全線戰場,我們必須謹慎行事,不可輕舉妄動。”
李從嘉心中已有定策,他們的討論策略,都不是李從嘉想要的結果。但此時他也不好說出來,自己成軍三年,家底太薄,打光了這家底,就再難爭奪天下。
“李元清將軍,派人打探壽州戰場最新消息,以便製定下一步的戰略。”
李從嘉派遣暗哨前往壽州打探消息,希望能獲取更多情報以作決策。
在這段等待的時間裡,他繼續與將領們商討各種守城戰略,如何利用地形優勢、如何調動民力資源等。
麵對當前的局勢,李從嘉深感壓力……
經過一番深思討論,眾人製定了,加強光州的防禦工事,建造水寨,采用水軍巨船,守住光州的策略,確保江淮上遊的安全。
甬道之上,南唐兵馬在朱仁裕、許文稹兩位將軍的指揮下已收縮防線。
連綿十餘寨,宛如一道山脈分支,與大自然渾然一體。而甬道則如一條血脈,貫穿於山嶺之間,長達數十裡,意圖保障糧草運輸暢通無阻。
此時,周軍水軍將領王環站在後方高地,目光如炬,心中滿是對柴榮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他深知這場戰鬥的重要性,自己為先鋒將軍,又是後投靠的柴榮,更是玩命拚殺,在戰場上親自指揮這一支精銳部隊,向甬道發起猛烈進攻。
隻見周軍士兵們手持強弓硬弩,箭矢如雨,伴隨著熊熊燃燒的火焰,無情地射向南唐軍隊的甬道。
南唐這邊,許文稹和邊鎬等將領並未退縮,他們迅速組織起防守力量,在甬道高處布防,企圖以居高臨下的優勢壓製敵人。
然而,甬道狹窄,兵力難以展開,這使得他們的防禦顯得捉襟見肘。儘管如此,南唐士兵依然頑強抵抗,箭矢從高處傾瀉而下,試圖阻止周軍前進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