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聞言皺起了眉,看向朝中臣子。
隨著宋齊丘這句話,似乎滿朝文武,都在竊竊私語的議論。
高祖李淵開創基業,太宗李世民逐步獲得兵權,實力大增,最終發生了玄武門之變,奪取皇權,李世民登基稱帝,其父李淵為太上皇。
李璟好大喜功,愛聽奉承,聽著宋齊丘的話雖然不悅,但是涉及皇權,也讓他心裡合計著。
一時間,猶豫不決,看向其他臣子。
韓熙載上前一步道:“宋大人危言聳聽,何來如此流言……”
宋齊丘朗聲說道:“淮河沿岸,不少百姓官兵都是這樣說,說鄭王乃是霸王轉世,廓清寰宇,定鼎天下,有割據一方之能,有一統宇內之誌。”
“近日坊間常有小兒歌曰,南有真龍,翱翔天下,鐵馬金戈,定鼎四方,霸王出世,帝王之資,萬民敬仰。”
常夢錫聞言道:“鄭王殿下忠心,天地可鑒,糧草輜重數百萬石,供奉朝廷,怎能輕信流言……”
眾人聞言也是點頭,如今李從嘉湖南道兵馬大元帥,基業幾乎都是自己打出來,六年來朝廷每次大事,都和李從嘉有關。
在江寧開府的時,治理蝗災、鐵犁耕作治理地方,後來潭州、朗州、轉戰湘江各地,大戰數年,統一湖南,殺劉言、滅王逵,征服荊南。
如今又守住光州,斬滅數萬周軍,而今更是深入敵後千裡作戰,雖然沒有最新消息,但是看著柴榮撤兵,可想而知也取得了輝煌勝利,戰神之名更是響徹天下。
馮延巳站出來道:“陛下,鄭王殿下多年未歸,如今功勳卓著,理應回京受賞,依微臣之見,可召殿下入朝封賞。”
宰相嚴續也說道:“如今大周撤兵,正是邊陲安穩之際,依微臣之見,皇恩浩蕩,理應犒賞此次功臣將領!”
李璟點了點頭道:“恩……準奏。傳朕旨意,大戰停歇,從嘉功勳卓著,進京受賞。”
“柴榮自詡天命之主,如今也隻能铩羽而歸,我決定,大唐全國大慶十日,諸位愛卿,今夜在建康宮設宴,做詩詞記事,傳告天下。”
李璟飲酒作詩,是他最大愛好……不必在擔憂國事。
管他大周柴榮還是吳越錢氏全都不是敵手。
這樣的一個夜裡,李璟飲酒作詩,沾沾自喜大宴群臣,殊不知城外餓死無數黎民百姓。
而同樣的這一夜,柴榮在蔡州行宮之中,憂心國事,正聽著近侍念著最新的奏報。
此時的柴榮卻是愁容滿麵,雙頰消瘦,鬢角微白,躺在床榻上,顯然遭了一場大病,他正在率領軍隊返回汴梁城。
突然重病暈厥,隨駕的臣子這才建議在蔡州休息,柴榮醒來,便召集張永德、韓令坤、李穀、王彥超等人。
他們從壽州城撤軍的時,就產生了激烈討論,有些人讚同撤兵,有些人則要堅守淮河大營,要繼續攻打壽州。
而接連不斷的噩耗,讓柴榮寢食難安,遲遲攻不下壽州城,讓他承受巨大壓力。
李從嘉率兵攻破光州城,突破許州,焚燒尉氏縣城,最後竟然殺到了汴梁城下,在朱仙鎮安營紮寨,震懾天下。
這一切慘痛消息,乃至運糧道路阻斷,柴榮還是力排眾議,憑著天子禦駕親征威嚴,震懾群臣,他是寄希望與韓通老將軍,京東留守王樸,以及趙匡胤等人解決李從嘉。
真正讓他撤軍的原因是韓令坤光州城外慘敗的消息傳來,水軍大都督王環全軍覆沒……
王環水軍一戰皆沒,湖南道兵馬洞庭湖水軍戰船之威力,讓柴榮敏銳的意識到,如果這股水軍襲來,他們絕沒有半點優勢,壽州城水戰更不可能贏。
他不甘心,卻十分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