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在新產品研發工作穩步推進的關鍵時刻,一場罕見的自然災害無情地襲來,給林墨和整個團隊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考驗。
“林墨,這次的暴雨引發了洪水,咱們的工廠被淹了,好多設備和原材料都損壞了,生產完全停滯。”生產經理一臉絕望地說道。
林墨看著滿目瘡痍的工廠,心沉到了穀底,但他知道此刻自己不能垮,“馬上組織人員進行搶險救災,統計損失情況,聯係保險公司理賠。”
員工們紛紛行動起來,但洪水的破壞力遠超想象。
“林墨,保險公司說這次災害屬於不可抗力,賠償金額非常有限,遠遠不足以彌補我們的損失。”財務總監聲音顫抖地說道。
林墨咬了咬牙,“先不管那麼多,全力自救。通知設備供應商,儘快安排新設備的供應,同時尋找臨時的生產場地,爭取早日恢複生產。”
然而,尋找臨時生產場地並非易事。
“林墨,附近的廠房要麼不合適,要麼租金太高,我們的資金根本承受不起。”采購經理焦急地說道。
林墨思索片刻,“發動所有的人脈資源,擴大搜索範圍,哪怕條件艱苦一點,也要先把生產恢複起來。”
經過一番努力,終於找到了一個勉強可用的臨時場地。
“林墨,這個場地條件簡陋,很多基礎設施都不完善,要進行改造和裝修才能投入使用。”工程主管說道。
林墨果斷決定,“先乾起來,能自己動手的就自己動手,節省成本。”
員工們齊心協力,自己動手改造場地,但這又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林墨,按照這個進度,至少還需要半個月才能恢複部分生產,可客戶的訂單都在催,我們怎麼辦?”銷售經理說道。
林墨安撫道,“跟客戶如實說明情況,請求他們的理解和支持,能推遲的就推遲,實在不能推遲的,想辦法從其他地方調配產品。”
但調配產品也遇到了困難。
“林墨,其他合作廠家也受到了災害的影響,產能有限,無法滿足我們的調配需求。”采購經理說道。
林墨感到壓力巨大,“那就提高收購價格,隻要能解決燃眉之急,多花點錢也值得。”
在解決生產問題的同時,員工們的生活也受到了嚴重影響。
“林墨,很多員工的家被洪水淹沒,他們現在無家可歸,情緒非常低落。”人力資源經理說道。
林墨立即組織救援小組,“幫助員工解決生活困難,提供臨時住所和生活物資,讓他們感受到公司的溫暖。”
公司拿出了一部分資金用於救助員工,但這使得本就緊張的財務狀況雪上加霜。
“林墨,這樣下去,公司的資金很快就會枯竭,我們還能撐多久?”財務總監擔憂地說道。
林墨目光堅定,“隻要大家團結一心,就沒有過不去的坎。我們再想想其他辦法籌集資金。”
林墨決定向親朋好友借款,“雖然這很為難,但為了公司和員工,我隻能厚著臉皮去試試。”
然而,借款的過程並不順利。
“林墨,大家都知道公司的情況,很多人都不願意借錢給我們,怕有去無回。”林墨的朋友委婉地拒絕道。
林墨雖然感到失落,但並沒有放棄,“我理解大家的顧慮,我會繼續想辦法的。”
就在林墨一籌莫展的時候,一些供應商主動提出延長付款期限。
“林墨,我們知道公司現在困難,願意和你們一起共度難關,付款期限可以再往後延一延。”供應商的話讓林墨感動不已。
林墨感激地說道,“謝謝你們的信任和支持,我們一定不會辜負你們的。”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臨時生產場地終於改造完成,部分生產得以恢複。
“林墨,雖然恢複了生產,但產量很低,質量也不穩定,客戶還是不滿意。”質量控製經理說道。
林墨親自到生產一線,“加強質量監控,培訓員工,提高操作水平,一定要把質量抓上去。”
員工們日夜加班,努力提高產量和質量,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林墨,由於臨時場地的電力供應不穩定,經常停電,嚴重影響了生產進度。”生產經理說道。
林墨趕緊聯係電力部門,“請求他們儘快解決電力問題,哪怕多花點錢,也要保證電力的穩定供應。”
電力部門雖然答應幫忙,但需要時間來維修和改造線路。
“林墨,電力部門說至少需要一周的時間才能解決,這可怎麼辦?”生產經理著急地說道。
林墨決定購買發電機,“先買幾台發電機應急,不能因為電力問題耽誤生產。”
但購買發電機又需要一大筆資金。
“林墨,公司賬上已經沒有多少錢了,買了發電機,其他地方的資金就更緊張了。”財務總監說道。
林墨咬了咬牙,“先買發電機,其他的再想辦法。”
在解決電力問題的過程中,原材料的供應又出現了短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