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從宣當然不至於用這種事情來騙人。
之所以在今年各處戰亂稍停的時候,跟張崇一起返回東北,首要自然是按照張家慣例觀察戰局獲取情報,其次,也跟張啟山脫不了關係。
十年過去,發生了很多事情。
在上次南部檔案館出事之後,因著當初未能及時察覺端倪、釀成後來禍端的緣故,大長老大概是心灰意冷,於是推辭年老體衰,主動移交出了手中不少事務。
這下,原本鼎立百年的長老議事人,五去其二。
隻剩下了早就置身事外的四長老,狠酷卻無意爭權、尊崇權威的三長老,以及剛烈端正、果決任事的五長老。
其中,五長老張隆興是個入世派,對於眼下亂世時局頗為不滿,當初也是積極提議引張啟山一族回歸為依仗的。
他對於張家年輕子弟關心國事的傾向也很是鼓勵,不僅放任他們出走族地,還主動跟張啟山聯絡,幫他們參軍、上軍校、進入黨派、或者接觸各方勢力投身其中。
百多歲的人,一朝胸懷得展,張從宣委婉相勸根本沒用。
反倒還讓五長老生出誤會,以為自己被當成要與族長分權爭鋒,心懷不軌。
他是個性烈如火的人,言語爭辯不得,意氣之下,甚至主動賭咒發誓自己絕無二心,要當場拔刀斷手自證清白。
無奈之下,跟小官商量之後,張從宣隻好透露了部分對曆史的預測,告訴他戰爭即將到來。
然而初始震撼之後,五長老愈發意念堅定起來。
他是這麼認為的:如果預言為真,那麼國難當頭,皮將不存毛將焉附,他們張家更得參與其中力挽狂瀾。
如果張從宣所說為假,局勢不會那麼危急,那麼張家更得留下,在這百年機遇中揮筆留痕,彌補上前任族長離去後張家在世俗勢力上的缺失。
聽完的張從宣:“……”
怎麼說都有理是吧?
幸好,現任族長就是自家學生,開口便給這場爭端一錘定音。
入世可以,但不能完全依賴張啟山;五長老的想法可以保留,但大方向上,本家還是要維持隱世策略不變。
再加上族地遷徙事宜在前,其他事情理所當然都得讓道擱置。
這是族中準備多年的定計。
現在又是族長親自開口督促,理所當然被張家族人視為了頭等大事,殷切操辦起來。
而本家帶上外家幾百號人口,要千裡迢迢遷徙到遠在桂西的新族地,還要帶上零零散散各樣家當,為了避免風險又不能擠在一塊,一旦成行,又豈是一時半會能結束的。
在那之前,趁著人手齊備,張從宣按照大號那得來的汪家情報,直接帶人殺上了門去。
先前張家百年動蕩,不知這群人在其中出了多少力氣,近些年也是渾水摸魚,興風起浪不斷。
真假聖嬰那次不說,在泗州還利用小官挑撥二長老殺人滅口,後來針對南部檔案館,也送人送物給莫雲高助力敵對……新仇舊恨一起算,終於弄清幕後黑手的張家人哪裡會吝惜力氣。
掃清所有汪家餘孽後,臨走前又炸掉了對方老巢,徹底讓其變成了一片白地。
了卻此樁,張家就此基本轉移了勢力範圍。
到了這時候,除了東北族地的部分留守人員,張家主要部分已經完全遷移到了位於廣西的新族地。
由於先前那次返回登錄界麵時的掉線狀態,在兩名學生的看守下,外帶一個年歲尚小的白山牽絆,張從宣也是老老實實宅了好幾年,修心養性。
直到這次,因為奉係與北國的衝突,張崇等人被派回來觀察戰局,張從宣用回去看看的名義,順勢給自己加入了出行名單,也是借此透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