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內,景熙帝正專注地看著馬子坤寫給他的信。
剿匪並非易事,景熙帝早有心理準備這個匪可能需要剿許久。
與前兩任巡撫相較而言,景熙帝對馬子坤的要求並不高。
隻要能夠成功剿匪,時間並非關鍵所在。
為了確保剿匪能夠順利進行,不有損大夏的顏麵,他甚至將尚方寶劍都賜予了出去。
而馬子坤也著實沒有讓景熙帝失望,剿匪雖說尚未進入高潮階段,但也取得了極大的進展。
原本在景熙帝的心中,馬子坤隻是一位忠誠於他的大臣,如今見其辦事能力出眾,他對馬子坤的好感度大幅上升。
景熙帝凝視著攤開的信件。
上麵除了詳述剿匪的進程,還記錄了哪些官員不作為,哪些人有功勞。
從這一方麵來講,馬子坤並非一個喜好攬功之人,他極為誠實地將手底下每個人的功勞都一一記錄在案。
這讓景熙帝對他的滿意度再度提高。
“李廣德,研墨。”
景熙帝提起筆蘸著墨水,在紙上接連寫下好幾個名字,字跡龍飛鳳舞,特色鮮明。
齊肅,羌州衛指揮同知,為人堅毅果敢,武藝高強,正好盧陽衛指揮使程遠山因勾結山匪被關入大牢,就讓他接管盧陽衛吧。
甘文進,盧陽通判,為人踏實肯乾,是個辦實事的人,之後晉升一級擔任盧陽同知吧。
於玟……
燕澄,工部侍郎燕光翼之子,聰慧敏銳,智謀卓絕,然而年僅十歲出頭,不便給予官職獎勵,還是給予一些物質賞賜吧。
嗯?
燕?
“李廣德,這燕光翼是不是就是燕昭儀的長兄?”
“是的,陛下,去年官員考核的時候燕大人考評出色,正好工部侍郎告老還鄉,陛下便擢升了他擔任工部侍郎。”
景熙帝頷首,經李廣德如此一提,他回想起了去年發生的事情。
去年燕昭儀懷著小十的時候,他心情愉悅,在批閱奏折時見到有個姓燕的考評上佳,愛屋及烏,提筆就將此人升為工部侍郎。
後來有人無意間和他提及燕光翼是燕昭儀的兄長,隻是他未曾記住,如今乍一看到燕光翼的名字,忽然就想起了此事。
“這燕光翼的存在感太低了,上朝時總是低著頭,我竟一時沒能想起來他。”燕光翼問道:“他在工部的表現如何?”
李廣德這個太監自然不清楚大臣平日裡的表現怎樣,景熙帝所問並非針對他。
他穩穩地站在一旁,心裡明白馬上會有人出來回答這個問題。
果然,下一刻一個人忽然從角落中走出,單膝跪地。
“回陛下,燕大人每日在工部忙碌,最近帶領工部官員鑽研新式耕犁,已初步取得成果,想來很快燕大人便會將此事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