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乃至朝臣皆沉默了一瞬。
他們大夏文風雖然不錯,但也沒到興盛的程度吧?
要說文風興盛,最初以武立國,全國上下都比誰胳膊壯的大夏與世家林立,從建國就開始重文輕武的南幽相比還是差了點。
棠溪律給他們戴的這頂高帽有點沉啊!
但棠溪律都這麼說了,他們也不能承認自己不行,隻能接招,
景熙帝瞅著被棠溪律推出來的少年,對方看起來十四五歲,誰看他,看都露出一個靦腆的笑容。
如果這個少年是大夏的人,景熙帝這時候得誇一句真乖巧,看著就是個乾大事的。
可惜少年是南幽國人。
景熙帝沒忘記人家是來找茬的,說實話他一點也不意外南幽現在會鬨這一出。
之前他就覺得南幽求和得太早,後麵肯定要搞事,不少大臣也曾附和他的推測。
所以他才想往南幽也送個和親公主,暫時穩住蠢蠢欲動的南幽,短時間內他不想和南幽開戰了。
若是這種陣仗的國戰再來一回,大夏的國庫就要空了。
論起聰明才智,景熙帝最先想到的便是七皇子。
與生俱來的過目不忘能力,在記憶力上誰能比得過他。
可棠溪律要比的是詩書,七皇子很少作詩,景熙帝不確定他在吟詩作賦的方麵有沒有天賦。
除了七皇子之外,在諸皇子之中二皇子吟詩作賦的天賦排在最上。
但二皇子已過及冠,棠溪律的表弟卻才十四五歲。
兩者論輸贏,二皇子若是贏,則是以大欺小,二皇子若是輸,則大夏麵子上不好看。
景熙帝看了看兩人,又去看同樣年少聰慧的燕澄。
卻發現燕澄神不在焉、目光放空,不知道在想些什麼,明顯沒把南幽的挑釁放在心上。
景熙帝心裡搖頭,他這個兒子聰慧歸聰慧,但在作詩方麵的天賦卻差強人意。
他曾看過燕澄參加科舉考試時留下的考卷,發現每份考卷中除了詩詞那部分答得生硬套路,其他部分的答案都很好。
除了小七和小八,另外兩個與那少年年紀相仿的……
景熙帝默默歎氣,小六和玥兒在詩詞方麵的天賦還不如小八呢。
看了一大圈,景熙帝認為還是七皇子最有可能為大夏爭得顏麵,眼巴巴地朝七皇子看去。
希望七皇子能主動提出接受挑戰。
這樣若是七皇子輸了,彆人也隻能說七皇子技不如人,而不能說他眼光差,找錯了人。
七皇子恍若不知,淡定地在一桌子不怎麼熱的菜肴中找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往嘴裡塞。
早上吃得少,有點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