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帶著諸葛喬,在二十名護衛護送下,一路出了隆中,直向北麵的終南山而去。
諸葛喬按照諸葛亮的指示,原本隻挑了十名護衛的。可是剩餘的護衛,聽說諸葛亮要去終南山便全部要求跟隨。
馬車內,諸葛喬問道:“叔父,這終南山就在長安邊上。您既然不願去長安,為何偏要去終南山呢?”
諸葛亮微微一笑,“喬兒,你知道泰山之雄壯,華山之險峻。可你不知道,這終南山也是一處福地。”
“當年的薑尚薑子牙,張良張子房等人都曾在終南山隱居修道。”
“這終南山不僅有不弱於泰山,華山的風景,更是道家的一處福地。”
諸葛亮對諸葛喬說道:“我未出山之前,因水鏡先生之語,荊襄之地皆傳送臥龍鳳雛之名。”
“我隱居在隆中崗上,那裡因此得名為臥龍崗。”
“你可知道,臥龍是我的道號,鳳雛是龐士元的道號。”
諸葛亮回憶往昔,“我與龐士元有道號之名在外,雖未正式入道,卻也與道家有淵源。”
“我此番上終南山正是想借這一點淵源,解答一些我心中的疑惑。”
諸葛喬聞言微微點頭,“沒想到叔父還與道家有如此淵源。”
諸葛喬疑問道:“叔父向來以神機妙算著稱,心中還有何疑惑需要旁人來解答?”
諸葛亮聞言一笑,“世人所傳頌的諸葛亮,或許是一個神。可我也隻是一個人呐。”
“是人就免不了焦慮,煩惱和疑惑。”
諸葛亮兀自說道:“一個人就算聰明到了極點,他也有不擅長的東西和看不破的事。這時候恰恰就有明白的人,而他便需要去詢問,去求教。”
“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
諸葛喬又問道:“叔父,剛才您所提到的,曾在終南山隱居修道的幾個人物都已作古。”
“那現在您上終南山,是要找誰解疑答疑解惑呢?”
諸葛亮笑道:“在以往幾十年的紛亂之中,謀士如雲,風雲變幻之際,無數人都爭做了弄潮兒。”
“這世人所不知的,許多大才避世不出,如水鏡先生,龐德公等。相比於這兩位大賢,我要去拜訪的在終南山上的人,是真正的道家之人。”
諸葛亮悵然一歎,“我心中的疑惑,也隻有真正的道家之人才能為我解答。”
當然,他也不能完全確定。
他所經曆的事情太過匪夷所思,如果世間真的有神明,那他或許就遇到了。
諸葛喬被諸葛亮這雲裡霧裡的話,說的一愣一愣的。
“如果我們運氣好,不但能找到我要找的人,或許還能見到果兒。”
果兒?
諸葛喬聽到諸葛亮的話又是一愣,他知道叔父還有一個女兒,比思遠,思寧年長幾歲。
他沒有見到過,聽說是在幼年時便被一個道行深厚的高人收入門下,帶著雲遊四方去了。
這麼多年不知道回來過沒有?反正他是沒有見到過,這位一直未曾謀麵的堂妹。
嗯?
“叔父,您的意思你要找的那位高人,就是果兒妹妹的師父?”
諸葛亮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
諸葛亮的舉動,可把諸葛喬給搞迷糊了。
“是也不是,如果都在當然更好。”
諸葛亮轉眼看了看車窗外的事物,“好了,你也好好休息一下吧。到終南山還有好幾天的路程,好好適應著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