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廣袤的世界中,真正的成功唯有一種,那便是依循自己熱愛的軌跡去生活。
我們身處於一個喧囂的時代,宛如洪流中的落葉,許多人被時代的浪潮席卷而去。
我們終日忙碌奔波,可曾駐足停歇,聆聽內心的低語,去探尋那真正契合靈魂的生活?
·01·
宋代文學巨匠蘇軾,曾在《望江南·超然台作》中潑墨揮毫:
春風未老,柳絲輕搖。登上超然台,放眼望去,春水半城,繁花似錦,煙雨朦朧中,千家萬戶若隱若現。
寒食節後,酒醒時分,不必對故人懷故國,不如點燃新火,烹煮新茶,趁著青春年華,吟詩飲酒。
人生充滿了無奈和遺憾,即使擁有三千煩惱絲,也可能一夜之間變得蒼白,我們怎能一一憂愁?
因此,蘇軾最為推崇和讚賞的生活理念便是如此:絕不沉浸於往昔歲月的追思與眷戀之中,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當下的每一刻,儘情品味生活所賦予的種種美好滋味。要知道,人生之旅途中最為璀璨耀眼的幸福光芒,恰恰在於可以憑借自身滿腔熱忱所鐘愛的模式去消磨每日的光陰,從而讓原本看似平淡如水、索然無味的日常生活逐漸綻放出溫暖人心且豐富多彩的絢爛之花。
·02·
持之以恒地追逐前行道路上的點滴進步,這無疑應當成為我們貫穿整個人生旅程始終不變的神聖使命;而堅定不移地守護住那份最初萌生於心底深處的純真本心,則堪稱是我們所能擁有的最為珍貴難得的執著堅守。
曾經有那麼一回,蘇軾在結束了朝堂之上繁忙政務之後踏上歸家之路。用過晚膳之後,他悠然自得地在自家庭院裡閒庭信步。就在這時,他忽然伸出手指輕輕點了點自己微微隆起的腹部,並饒有興致地轉頭詢問身旁隨侍左右的幾位侍女道:“諸位可曉得我這肚子裡麵究竟裝藏著些什麼樣的東西呢?”其中一名侍女趕忙搶先答道:“大人您這腹中可是裝滿了華麗精妙的詩詞文章啊!”然而,蘇軾對此回答似乎並不太以為然。緊接著,又有另外一位侍女接口說道:“依小女子看呐,大人您那腹中定然是塞滿了淵博廣闊的見聞學識喲!”怎料想,蘇軾依舊輕輕地搖了搖頭,表示否定之意。
正當眾人都陷入沉思苦想之際,唯有他那位聰慧伶俐且深得其寵愛的小妾王朝雲微微一笑,輕聲細語地道出一句令人意想不到之言:“妾身覺得呀,學士您這一肚子裡頭裝的儘是些與世俗格格不入的‘不合時宜’呢。”蘇軾聞聽此言,先是微微一愣,隨後便開懷大笑起來,並且不住地點頭稱讚道:“哈哈哈……還是朝雲知我啊!所言甚是,所言甚是!”
蘇軾在《思堂記》中言道:言語猶如脫韁之野馬,自內心狂奔而出,脫口而出,或許會惹人不快,但緘默不語又會如鯁在喉。吾以為,寧可得罪人,亦要暢所欲言。
又言:吾從不思量此事有益抑或有害,謬論之觀點吾必駁斥,此乃本能,無需思索。
麵對生死禍福,吾亦不會躲閃,此皆命運之安排。蘇軾之精神,委實難能可貴。
·03·
諸多中國人之處世哲學,乃如何變得八麵玲瓏、左右逢源,如何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而蘇軾恰似那坦蕩、光明磊落之君子,其依憑自己之直覺與喜好來直麵人生。
故而,其總是那般自信與瀟灑。
於物質生活方麵,蘇軾既能沉醉於奢華之境,亦能適應簡樸之生活,物質之匱乏從未成為其生活之桎梏。
恰似他在《臨江仙·夜飲東坡醒複醉》中所書:夜飲東坡,時而清醒時而醉,歸來時仿若已至三更。
家童的鼾聲猶如陣陣驚雷,敲門卻似石沉大海,無人應答,唯有倚杖靜聽那江水潺潺,如泣如訴。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方能擺脫這世俗的紛擾,如那斷線的風箏,自由翱翔。
夜深人靜,風平浪靜,水麵宛如一麵巨大的銅鏡。
從此,小舟將如那無根的浮萍,隨波逐流,而那茫茫江海,將成為我餘生的最終歸宿。蘇軾的這種灑脫,仿佛他的人生本就該如此,如那不羈的風,自在逍遙。
人生短暫,如白駒過隙,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其他的就如那過眼雲煙,讓它隨風飄散吧。
佛曰:苦非苦,樂非樂,一切皆為虛妄。執著於一念,猶如作繭自縛,將自己困於那無儘的痛苦之中;唯有一念放下,方能如那破繭之蝶,獲得心靈的自由。
物質隨心而幻,環境隨心而化,煩惱皆由心起。心若向陽,何懼悲傷;心若向暗,何處是岸。
·04·
一個人須有將生活過得平淡如水的能耐,當生活泰山壓卵般襲來,他方能舉重若輕地放下。
蘇軾一生的多數光陰,皆在流放中蹉跎。
然而,艱苦的生活豈能壓垮一個“無藥可救的樂天派”,他總能把生活過得如詩如畫般悠然。
在黃州遭貶期間,為了一家子的生計,蘇軾親力親為,開荒種地,挖魚塘,築水壩,栽橘樹,還托人從四川老家攜來菜籽栽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