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過這樣一個問題:你見過最不求上進的人是何種模樣?亦有人發問:人與人之間最本質的差異究竟何在?答案是:“氣場。”
氣場宛如一個人行走世間的名片。有人身著華服卻滿臉愁容,宛如泄氣的皮球;有人身陷泥沼卻靜若處子,恰似一泓清泉;有的人外表柔弱卻銳意進取,恰似一把利劍;有人生於貧寒卻剛正不阿,猶如傲雪寒梅;有人身處逆境卻誌存高遠,恰似展翅雄鷹。
氣場,歸根結底是一種強大的磁場。它猶如一麵鏡子,綜合反映了一個人的學識,映射出一個人的心態,更折射出一個人的素養。它雖無形無質,卻宛如人的精神內核,蘊含著無儘的能量。
【靜氣】
古人雲:“靜以修身,靜以養心。”在這紛繁複雜的世界中,唯有靜下心來,方能不被現實的洪流所淹沒,方可在自己的內心修築起一座寧靜的花園。
有一個內心猶如波瀾壯闊的大海般備受困擾的小和尚,向禪師請教道:“東街的大伯將我捧上雲端,猶如眾星捧月般稱我為大師,西街的大嬸卻猶如暴風驟雨般罵我是禿驢;張家的大哥誇讚我猶如高山般清心寡欲,李家的小姐卻指責我猶如餓狼般色膽包天。哎,有人將我捧上雲端,有人卻將我打入深淵。靜氣宛如一把利劍,可以讓我們對自己有清晰的評判,處變不驚,不因讚揚而眉飛色舞,也不因詆毀而方寸大亂。正所謂: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任,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
靜氣,恰似一味良藥,使我們產生無堅不摧的免疫力。對於世間的紛紛擾擾,功過榮辱,我們能夠不困於情,不亂於心,從而目光如炬,步履穩健,一路披荊斬棘。
【銳氣】
非常喜歡網絡上有這樣一句話:青春恰似氣貫長虹的雄鷹,勇銳之氣如疾風般蓋過怯懦,進取之心如泰山般壓垮苟安。人生猶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沒有奮鬥過的人生,終將如一張白紙般蒼白無力。
被稱為“修齊治平一完人”的曾國藩,其實天資猶如頑石般平平無奇,他的成功恰似那破繭成蝶,離不開百折不撓的銳氣。曾國藩率領湘軍與太平天國浴血奮戰,怎料一開始竟遭遇慘敗,猶如狂風中的落葉般不堪一擊,連他身邊的好幾位軍師幕僚都如流星般隕落,湘軍元氣大傷。曾國藩心如死灰,想要如落葉般跳水自儘,幸好被手下如救命稻草般救起。在給朝廷的奏摺中,他如實地彙報自己的戰績是“屢戰屢敗”,猶如殘兵敗將般請朝廷責罰。但最終,在自請處罰的奏摺當中,曾國藩把“屢戰屢敗”改成了“屢敗屢戰”。同樣的四個字,卻傳遞出曾國藩堅如磐石的精神和意誌。也正是靠著這非勝不可的決心,曾國藩最終猶如鳳凰涅盤般扭轉乾坤。
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曾經用狗作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經典實驗。把狗關在籠子裡,蜂音器一響,就開始如狂風暴雨般電擊它。狗狗試圖逃竄,卻猶如籠中之鳥,插翅難逃。曆經多次實驗,蜂音器一響,籠門大開,狗狗卻如泄氣的皮球般立刻倒地呻吟,而非倉皇出逃。此實驗名曰“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這一心理魔障,宛如幽靈般時常縈繞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做生意如墜無底深淵,持續虧本;婚姻恰似暴風雨中的孤舟,遭遇背叛;職場仿若陷入泥潭,每況愈下;生活猶如背負千斤重擔,舉步維艱。生活如惡魔般給我們設下一道又一道難以逾越的關卡,將我們最初的激情消磨殆儘。我們恰似那《曹劌論戰》中所描繪的:“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倘若選擇退讓,最終必然如決堤之水,潰不成軍。唯有剛強,方能如利劍般斬斷困難,為你開辟出一條康莊大道。
詩中曾雲:有誌者事竟成,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即便深陷逆境,隻要心中的鬥誌之火不熄,意念便會如火箭般激發身體產生無窮的能量,從而扭轉乾坤,實現雄心壯誌。
【骨氣】
徐悲鴻曾言: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早年,他負笈歐洲。彼時,中國積貧積弱,中國留學生亦常遭人白眼。在一次聚會上,一個外國學生口出狂言:“你們中國人愚不可及,笨頭笨腦,根本難成大器,隻配當亡國奴。”徐悲鴻聞此,怒發衝冠,回擊道:“就憑你這句話,我們來一決高下,看看究竟誰是人才,誰是蠢材!”自那以後,徐悲鴻發憤圖強,猶如餓虎撲食般努力學習。去博物館學習臨摹時,他常常帶上一塊麵包一壺水,一坐便是一整天,宛如雕塑般紋絲不動。他的勤奮猶如春風,感動了法國畫家達仰。達仰邀請徐悲鴻至其畫室,並親自指點他作畫。曆經千辛萬苦,徐悲鴻終於學成歸國,成為一代宗師。
常言道:“人可貧,不可無脊梁。”人若無骨氣,恰似那無根的浮萍,生活亦如行屍走肉般麻木。然有骨氣作支撐,我們便可無所畏懼,勇渡苦難之河,翻越崇山峻嶺,直抵光明之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