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底的天,一日日的冷了下去。
崔蕪調配了許多預防風寒的藥包,在仁善堂免費發放給窮苦百姓。
仁善堂的東家來曆不凡,這是京城百姓眾所周知的事實,也因此,崔蕪分發藥包的時候,沒有那些家境中等但好貪小便宜的人來渾水摸魚。
京中百姓得到消息有早有晚,崔蕪索性讓人搭了個草棚,不管何時來,都有的人招待。
除了雲溪兩個學徒,崔蕪又招了兩個夥計一個賬房,還有一個雜役。
人手如今是足夠用的,崔蕪每日隻需配藥修書,若有病人問診,診脈開方。
負責雜役的是一位顧大娘,除了掃地擦洗,顧大娘還負責店裡幾個夥計的三餐,買菜做飯,這些對顧大娘來說都是得心應手的事,一點也不覺得勞累。
顧大娘的手藝很好,而且菜色都是變著花樣的做,以至於每日的三餐都成了店裡夥計們最期待的時候。
仁善堂門前,竇筠的出現,瞬間引起了周圍人的注意。
畢竟官場上多年,身上自帶的氣度與平民百姓自然不同。
崔蕪聽到夥計說門外來了個官老爺,心下疑惑,起身去看。
不料卻是曾經的故人。
竇筠神色如常,臉上的笑容如春風和煦,恰到好處的親切,“多年不見,彆來無恙。”
也許是氣性小了,也許是閱曆增長帶來的從容;
再次見到竇筠,崔蕪完全沒有了任何芥蒂;甚至寒暄客套間能把他當做半個友人一般。
她將人迎進去,又讓丫鬟倒茶。
竇筠環顧四周,笑道:“這裡張羅布置的倒是極好,聽說你吃住都是在這?”
崔蕪:“嗯,隔三差五的也回趟家,否則我母親惦記。”
竇筠點點頭,他身後的小廝在他的示意下,遞上一個荷包和一個巴掌大的包袱。
崔蕪好奇,翻了一下那荷包,裡頭竟是一二三四……一千兩的銀票。
再拆那包袱,崔蕪瞬間眼睛一亮,竟是幾株上好的石斛。
石斛有仙草之稱,上好的石斛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你這是……?”
竇筠笑道:“仁善堂周濟窮人之事我也略有耳聞,為官者自是要以蒼生為念,這些銀兩,全當是我為窮苦百姓付的診金,算是我的一片心意。”
“至於這石斛,乃是我一位友人所贈,我知它藥性極好,想著在你手中才能物儘其用。”
他語氣熟稔,笑容也是雲淡風輕,坦坦蕩蕩。
竇筠不是壞人,崔蕪一直都知道。
哪怕他們和離時,彼此也沒說過什麼過分的話。
崔蕪:“石斛我收下,銀子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