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李康書記關心全省的經濟發展,他的風格是每年下半年一定要去全省最艱苦,最困難的地方調研。
所以婁西自治州他幾乎每一年都過來,而且每一年都必到婁西自治州的花山縣!
花山縣是土家族和苗族聚居的少數民族縣,這裡的山特彆的大,環境特彆的艱苦,老百姓的生活特彆的艱難!
央視曾經報道過花山縣剩土村,這個村四麵懸崖,要進村需要登千步天梯。村裡一千多老百姓,其中有竟然有村民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這座大山。
村裡的孩子求學,每天都要上下天梯到鎮上,單單路程一天就要走20多華裡,央視報道過後在社會上掀起了劇烈的反響,後麵央視又專門做了一個紀錄片《天梯之路》。
這個紀錄片真實的記錄了大山最深處老百姓原始落後的生活,還有大山深處孩子求學的艱難和艱辛!這是一部直麵社會最底層的紀錄片,也是一部深刻反映社會底層貧困的片子,讓大城市的人知道了在我們國家中西部地區還有如此原始落後的村落。
今年李康書記點名要去剩土村,所以從年初開始,整個婁西自治州就把這件事當成了重點抓。
省委書記要去的地方,不可能不解決基本的交通問題,省委書記能攀岩爬天梯嗎?
就這個問題,婁西州開了好多次調度會,最後婁西州委決定要給剩土村架設一條高空吊橋,吊橋橫亙在兩座五百米的懸崖之上,讓這個原始的村落能夠通過一座高空吊橋連接外麵的世界。
然而這個項目的落實過程相當的曲折,吊橋架設難度高,工程大,婁西州的第一波撥款預算嚴重不足,承包方虧損,項目麵臨夭折。
在項目很困難的情況下,婁西州不得不再追加一千萬資金,可是就在追加資金到位,工程項目繼續推進的階段。婁西州州委書記張尚坤響應省委的號召,在整個婁西州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反腐運動。
這個反腐運動第一個被牽連的項目赫然就是剩土特大吊橋項目,這個項目爆出來工程施工方僅僅得到州委調撥資金的五分之一,州裡撥款高達兩千萬,但是最終施工合同方的合同總造價竟然隻有四百萬。
還有一千六百萬的資金都是被當地的各級官員給層層盤剝給貪掉了!
婁西州追加的一千萬資金,僅僅花山縣委都直接劃走了五百萬,這件事情爆出之後,震動了整個湘南省,李康書記在雍州聽到這件事之後,非常的震怒。
他把婁西州的主要領導召集到省委,對他們進行了非常嚴肅的訓話!
婁西州的腐敗觸目驚心,這麼貧窮的一個地方,地方領導敢這麼明目張膽的貪墨,是不是婁西州已經不在黨的領導之下展開工作了?
這件事讓李康書記沒麵子的還有一個點,那就是李康書記要去剩土村,下麵的人就千方百計的創造各種條件,在如此貧瘠落後村落大興土木,彆人就質疑這個吊橋是不是能夠解決當地的交通問題??
很多人甚至說吊橋就是一次性工程,就是個臨時項目,目的就是為了李康書記的這一次調研!
省委書記出行到一個地方,黃土鋪地,淨水潑街也就罷了,竟然為了方便省委書記調研,耗資幾千萬建一座臨時吊橋,勞民傷財到這種程度,湘南省還有什麼希望?
很顯然,這種輿論的出現就是彆有用心的人在利用這件事炒作,李康書記麵對這個問題也非常的被動。
他本來是一番好心,想為婁西的貧困號脈,想真的到最困難艱苦的地方,以此來激勵各級乾部和貧困做鬥爭。
結果事情搞砸了!
不過李康書記的意誌還是很堅定,他並沒有改日程,他跟孫開來講:
“老孫,你陪我去一趟婁西,我們就要登一登天梯,看一看剩土村!有人說這個吊橋是個臨時工程,是為我李康一個人修的一座橋,我也要親自去看一下,這究竟是不是真實情況!”
孫開來道:
“我完全支持您這個想法,我想如果這座吊橋真是為了您的調研而蓋,那婁西州的主要領導就可以直接在現場將他們免職!”
李康道:
“我自己也會主動辭職!我這個省委書記當得太霸道官僚,有什麼臉麵繼續乾下去?我去一個千人的小村落搞調研,下麵的人就花幾千萬為我鋪路,這樣的省委書記可以說是建國以來的第一人……”
孫開來和李康書記溝通之後,回來第一件事就給王劍飛打電話。
王劍飛問:“秘書長,您有什麼指示?”
“劍飛,你手頭天大的事情都放下!你馬上親自帶人去一趟婁西自治州花山縣剩土村!你的重點是要看一看這個村剛剛竣工的吊橋,一定要到村裡麵和當地的人溝通,要把這個吊橋的當地風評給我及時反饋過來!”
孫開來態度非常嚴肅,王劍飛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哪裡敢怠慢?
他連夜叫上了蘇波和康威一起坐車到婁西,孫開來讓他們絕對不能驚動當地黨委政府,所以他們就秘密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