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公公知道,皇帝單純是被大臣們弄得有些煩了,並不是真要把茵茵叫回來讓她也嘗一嘗這感覺。
吳公公躬身勸了幾句,皇帝也果然揭開此事不提。
如今天下太平,皇帝威望也高,權力儘在手中,他真心想做的事情,哪裡有做不成的道理。
所以沒過多久,皇帝就正式將這個部門落成。
因為前朝有那麼多大臣反對,皇帝就將這個部門落在了宮禁僻靜處,不由朝臣管轄,隻對他這個皇帝服務。
而這個部門成立後,燒的第一把火,就是當朝宰相身上。
這個宰相在京中威望頗高,從前也是有思想有抱負的年輕人,如今年紀大了,卻在家鄉兼並土地,放任家人魚肉鄉裡,包庇其子強搶民女、殺人等多樁罪。
皇帝看到這些消息後,早就生過一場氣了,所以如今還能忍得住,直接當庭讓人將這個宰相收押,他的家人也跟著入罪。
有覺得罪不至此或是認為此乃吳公公等人有意構陷的,都上書勸諫,但與這位宰相共事多年的閣臣卻大都一言不發。
等到茵茵回京,她便被柳老爺請過府。
“殺人償命,犯法當罪,但這個以太監為首的明鏡堂長久發展下去,必然要成朝堂大患。”
柳老爺說完問茵茵:“郡主以為呢?”
茵茵來過柳家多次,自然知道花廳裡的布置是什麼樣,如今無端添了大屏風,她又聽見了好幾道喘氣聲,就知道有人躲在屏風後頭,還不止一個。
茵茵心裡有數,沒有理會柳老爺的暗示,順著他的意思表示讚同,而是正色道:“任何事物都有其興盛衰亡的過程,至少在現在,明鏡堂的存在是積極的。”
“公爹若是覺得不妥,也不該在此時向陛下上書。”
“哦?”柳老爺做出一副虛心求教的模樣,“郡主的意思是?”
茵茵把玩著手上的玉戒:“明鏡堂有監察百官的權力,百官自然也有監察明鏡堂的能耐。”
“若是明鏡堂一心為公,自然無妨,可要是明鏡堂以一己之私,構陷他人,百官自然也能對陛下據實以告。”
“明鏡堂是因陛下之用而建,是延續還是消亡,自然都要看陛下的意思。”
茵茵說的這些東西,柳老爺等人如何不知。
隻是官做得越大,真正清廉到不怕被查的就越少,隻要明鏡堂想查,朝堂上或許沒有多少人能夠幸免。
也因此,他們越發不能容忍明鏡堂的坐大,最好現在就讓它消失,以免日後尾大不掉,連睡覺都睡不安寧。
見柳老爺有所遲疑,茵茵也不再說。
朝中的大臣是個什麼樣子,皇帝心裡有數,隻是大部分時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放過去了。
但是近年來,有些人做得越發過了。
就像是當初在太子身後攛掇一般,這些人又不記事的開始在諸位皇子背後搖旗呐喊。
皇帝建立明鏡堂,針對的就是這些人。
當然,也還有那些不能保持本心,自己成功登上高位,就迷失在繁華奢靡之中,反過來加害百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