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劉諶當然沒有說出口,隻是在心裡暗自吐槽一番。
每一個王朝的覆滅都不是單一的原因,而是無數原因繞成的一個麻線團。
季漢也一樣,前二十年靠著劉備、諸葛亮等人的個人魅力和提拔的一些人才維持住一個國家的運轉。
後麵二十年就完全是靠著一個國家的慣性運轉下去,直到這台國家機器再也無法運轉為止。
如今的季漢就麵臨著已經快要運轉不下去的局麵。
雖然成都堆積了大量的錢糧,並且也差點被鄧艾他們拿出來據城死守。
可是鄧艾才多少人,區區五千人而已。
這些錢糧軍械裝備五千人綽綽有餘,但是放到整個益州,根本就不夠看。
還有季漢的財政,薑維等主戰派被反對不是沒有原因的,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季漢的國力幾乎快要被榨乾了。
諸葛亮在的時候,就糧於敵,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糧草的問題,可是後任者卻沒有諸葛亮的能耐,隻能從益州不停的籌集糧草。
薑維手底下那幾萬兵,說的好聽點是兵貴精不貴多,不好聽點就是以季漢現在的國力,已經無法供養更多的軍隊了。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那就是朝廷上的冗官冗員實在是太多了,多到劉諶看到那些官員的名字就感到頭疼。
踏馬的後世的大宋都不一定有這個冗官率吧!
往往一個官職,就有好幾個人同時擔任。一個人的身上,有好幾個官職。
這些官職雖然大多數都是榮官,可俸祿卻是實打實要發的。
尤其是關張趙這幾家,當年是跟著昭烈帝一起起家的,那更是逢年過節必有賞賜。
更不要說還有諸多功臣後代蒙蔭入朝為官。
再加上各地官員,數量已經來到了驚人的四萬多人。
以益州一州之地,供養四萬多名官員,光是想想都感到一陣頭大。
怪不得董允會力辭劉禪賞賜的食邑,真要是開了這個壞頭,恐怕季漢會亡的更早!
看著劉諶緊皺的眉頭,薑維開口問道:
“殿下可是在擔憂那些官員?”
劉諶聞言點了點頭,沒想到薑維居然一眼就看出來自己在擔憂什麼。
“這一點殿下倒是大可不必憂心。”
“如今咱們擊退了鐘會,又殺了鄧艾父子,朝中那些官員就算是想投降,也得掂量掂量偽朝到時候會不會進行清算。”
“所以短時間之內,他們肯定不會弄出來什麼幺蛾子的。”
聽到薑維的話,劉諶心中大哂,我還以為你能猜到我心裡在想什麼呢。
搞了半天我說城門樓子,你說胯骨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