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期間,確實有官員考核這種事情,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刺史製度。
但是所謂的考核大部分也隻是看能不能替朝廷收上來稅罷了。
隻要能收上來稅,彆的一切都好說。
所以整個兩漢,很少有因為政績而貶官的事情。
官員遭受貶謫,大部分都是因為站錯隊或者是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
以及廟堂上的官員扶持自己的親信,奪了彆人的位置。
除此之外,隻要你老老實實的替朝廷征稅,保管你能夠一個官當到老,運氣好了還能往上升遷。
而察舉製和征辟製的存在,更是讓那些世家鑽了空子,這些世家能替朝廷征上來稅,因為那些土地本來就是世家的。
這樣一來,才導致越來越多的世家進入到朝堂之中,最終左右整個國家的走向。
現在劉諶說要弄出來個新法子,去考核這些官員,那想必是跟之前的法子有所不同。
樊建和陳壽當然感興趣了。
“不知道陛下所說的法子究竟是個什麼法子。”
樊建開口問道。
“當初高祖第一個進入鹹陽,和鹹陽父老約法三章。”
“殺人者死,傷人者罪,盜竊者也罪。”
“高祖這麼做的目的,就是在保證違法犯罪得以懲處的同時,也讓老百姓能夠更好的活下去。”
“隨著大漢的建立,各項製度也逐漸清晰。”
“又細化了不少刑名,但核心目標是不會變化的。”
“錢、糧和刑名就是組成一個地方,乃至整個朝廷最重要的東西。”
“所以就需要從這些地方入手。”
“一地所交錢糧,百姓所服徭役,每年都是有數的。”
“但是在這些有數的東西之外,會不會有人趁機上下其手,中飽私囊,朕就不得而知了。”
“更重要的是,會不會因此產生冤獄,你我也都不知道。”
“所以朕需要你們從這方麵入手。”
“以每年的賦稅、徭役,以及官府的案件是否有冤屈為目標。”
“弄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整個益州推廣開來,把沒有能力的官員篩選下去,順便提拔一些有能力的官員上來。”
聽到劉諶的話,樊建和陳壽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失望。
陛下這話說的好聽,但是弄來弄去這不還是刺史的那一套?
大漢兩百年的時間,已經證明了刺史那套是行不通的。
隻會讓地方勢力尾大不掉。
陛下不會看不明白這其中的道道,如今為何又舊事重提?
“陛下,當初武帝以刺史製度,監察天下,用的就是你的這套法子。”
後麵的話樊建沒有說,是想給劉諶留幾分麵子。
劉諶卻沒所謂的點了點頭:
“對啊,世上之事本就沒有什麼新鮮的,武帝的法子為什麼現在不能用?”
“朕知道了,你們是不是覺得,就算朕派人下去,也查不出來什麼?”
樊建和陳壽互相看了一眼後,點了點頭。
雖然沒有說話,但是表達的意思已經很清楚了。
朝廷安排人下去,無非就是轉一圈回來,然後告訴陛下您,天底下沒有什麼冤屈,國泰民安。
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