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老管家照看武侯府之後。
劉諶帶著一臉迷茫的諸葛京和諸葛顯回到了皇宮。
“從今天起,你們就住在皇宮,由朕親自教導你們。”
“你們叫朕舅舅和舅公就行了,不必那麼拘謹。”
雖然季漢的皇宮修建的並不華麗,但是對於諸葛京和諸葛顯來說,依然顯得奢華無比,
從踏入皇宮的那一刻,諸葛京和諸葛顯就顯得十分拘謹。
但是當劉諶的話說出口之後,兩個人身上的緊張氛圍明顯的減少了不少。
“多謝舅舅。”
“多謝舅公!”
緊接著,劉諶就命人拿過來兩本書,其中一本上寫著三個字《百家姓》。
而另一本上麵則寫著《漢語拚音》。
這兩本是劉諶這段時間抽空寫出來的。
雖然此時造紙術已經趨近成熟,但依然不是普通人能夠消費得起的。
更不用說《百家姓》和《漢語拚音》這兩樣東西,在這個時代是劉諶獨有的東西。
所以這兩本書,根本就是孤本。
劉諶早就想好了,想要在土地上動搖這些世家的根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財富終究是會向頂部聚集的。
這種向頂部聚集的財富,帶來的危害就是打破整個社會的平衡。
瓦解整個社會的結構,後果就是民不聊生,百姓揭竿而起,也就是所謂的王朝末年。
這一現象,在後世被叫做王朝周期律。
劉諶自詡不能以一己之力徹底改變世界,但是劉諶願意做這種嘗試。
道路有人早就已經給自己指好了,那就是開啟民智。
另一方麵,大漢實在是太缺人人才了,從自己在民間招攬賢才這件事就能看出來。
鄉野哪有什麼遺賢,知識壟斷在世家的手裡,最終招攬到的隻能是世家之人。
魏國和吳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若是三國實力相當,劉諶不會這麼著急,但大漢是三國之中實力最弱的那個。
想要在短時間內招攬到大量的人才,就必須要向世家妥協。
但是劉諶根本就沒想過向世家妥協,那就必須另謀出路。
如此一來,就隻有開民智這一條路。
世家為什麼人才多,因為世家讀書的子弟基數大。
可是他們的基數再大,能大得過一國之民?
之前做的那些,都隻是鋪墊而已,劉諶的這兩本書,才是向世家發起進攻的號角。
隻是原本劉諶隻準備拿諸葛京做實驗的,沒想到武侯府還有個諸葛顯。
現在兄弟兩個隻能共用一套教材了。
“今天先從拚音開始學起。”
劉諶也是第一次當老師,隻能按照自己前世小學時候教師的樣子開始教學。
好在這個時代天地君親師的規範早就已經立好了,諸葛京和諸葛顯對此並沒有什麼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