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諶暫時也不考慮趁機攻打東吳,孫家擅長背刺,老劉家可沒這個愛好。
同時劉諶也知道,東吳不大可能是來跟自己求救的。要是沒記錯的話,從淮南三叛之後,魏吳之間基本上沒有發生過大的摩擦。
這讓吳國很是發育了一波,所以一時半會兒吳國的安危自己根本不用擔心。
打吧打吧,隻要打不死,就往死裡打。打的越猛,自己才能撈到更多的好處。最好是腦漿子都打出來才好呢。
不過,劉諶倒是在考慮能不能借著這個機會,從吳國的手裡再撈點好處出來。畢竟那白撿一樣的五十萬石糧草,可實在是太香了。
原本劉諶打算也抻一抻這個張惇,可是薑維的一封書信,讓劉諶放棄了自己的打算。
薑維從劍閣送來書信,信上寫了一件劉諶沒有預料到的事情。
那就是劍閣的那些降兵,開始有點蠢蠢欲動了。
從自己打敗鐘會,奪回成都之後。
那些降兵就一直被關押在劍閣。
若是放在彆的國家或者朝代,這些俘虜要麼被殺,要麼被收編,剩下的人基本上就是重新被打散當成後勤人員。
但是這種做法在大漢卻不怎麼行得通。
說到底還是因為大漢的地盤太小了,有限的資源早就已經被自己人瓜分完了,根本擠不出來任何資源給這些俘虜,所以劉諶才會許諾將來打下漢中,給這些人分地。
並且以大漢本就不怎麼富裕的國力,白白的養著這幾萬人,壓力著實不小。
就連從東吳弄來的那些糧食,也都分了很大一部分到劍閣,就是為了養活這些俘虜。
薑維曾經勸過劉諶,大漢國力孱弱,不如把那些俘虜全都殺了,這樣能省下來很多事。
但作為一個後世的穿越之人,讓劉諶直接殺了那七萬人根本就下不去手。我軍還講究個優待俘虜呢,況且大家還都是同文同種的一家人。
戰場之上的搏殺和戰場之下的俘虜有什麼關係?
可是劉諶忘了一件事,那就是升米恩鬥米仇。
在死亡的威脅下,那些俘虜對能給他們提供吃的和住的的大漢一開始是抱有敬畏和感激之心的。
雖然也有不少人想要搞事,但是在薑維等人的快速鎮壓下,並沒有弄出麻煩來。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人的心思就再次活絡了起來,覺得大漢既不敢殺自己,又不敢用自己。
甚至還要養著自己,是不是大漢自己都覺得時日無多,將來好用自己當籌碼換取平安?
這種想法最開始隻是幾個人自己在心裡念叨,但是當日子久了之後,難免有人把這些想法說出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