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將軍,多日不曾造訪,是因為我等俱在等待家中來信。”
“如今來信已到,家主說我等世沐皇恩,忠君報國本就是分內之事。”
“為朝廷出力。就不應該計較得失。”
“所以今日特意前來,就是準備與將軍商議此事。”
糜照聽到這話,臉上帶著微笑,心中卻著實鬆了一口氣。
囤放在永安的糧草,原本可以不走成都,直接送往劍閣。
但是為了迷惑這些世家之人,陛下不惜繞路讓這些糧草從成都過。
可三十萬石糧草,終究有運完的一天,到時候這些世家還不來找自己,那自己可就真沒轍了。
雖然陛下一再安慰自己說這兩天那些世家就會找上門,但糜照心中依然忐忑萬分。
直到現在這些人坐在自己麵前,糜照才放下心來,同時也對劉諶佩服不已。
劉諶的做法倒也不複雜,無非就是打個信息差罷了。
孟虯的三十萬石糧食是有目共睹的。
朝廷征伐漢中的消息也沒有隱瞞。
永安源源不斷運往劍閣的糧食更是讓所有人都看的明明白白。
大家很容易就能推斷出來,朝廷的糧食缺口是多少。
這樣一來,大家心裡就有了計較了。
雖然繼續抻著確實有可能讓朝廷退一步,但是這對於世家來說並不是什麼正確的決定。
因為在掙錢之外,還有一道政治因素要考慮。
那就是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當朝廷的糧食在一個數量之下的時候,自己站出來雖說會讓自己虧上一點利潤,但是換到的卻是陛下對自己的好感。
可當超過一個數量之後,雖然自己能在短時間內掙到更多的利潤,但代價卻是失去陛下的好感。
就好比人四分飽和六分飽時候,你遞過去的饅頭一樣,帶來的正麵反饋是截然不同的。
不足以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
所以當成都送往劍閣的糧食即將到達一個臨界點的時候,這些世家知道,不能再等了。
“諸位有心報國,在下頗為感動,也會把諸位的忠君愛國之心悉數報給陛下知道。”
聽到糜照的話,在場的人無不鬆了一口氣,有的談就行,就怕糜照跟自己說,朝廷已經籌到了足夠的糧食。
蜀錦和川鹽,那可都是錢啊!怎麼能落到那些吳國商人的手裡。
“但是陛下也說了,糧草籌集的已經差不多。”
“況且孟中丞已經派人來告知陛下,馬上又有幾十萬石的糧食送到成都。”
“所以朝廷現在已經不怎麼缺糧了。”
既然這些世家先坐不住,那就代表著攻守之勢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