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來多少帝王將相,一開始的時候都是賢君明君,卻往往在取得一點小成績後便迅速的墮落。
現在看來,陛下似乎還是清醒的。
“大漢能夠重新站立起來。”
“武在將士們英勇殺敵,奮不顧死。”
“文賴朝中諸位齊心協力,同舟共濟。”
“朕不過是身居成都,坐享功勞罷了。”
“若說慶賀,也應該是朕為諸位的功勞慶賀。”
“然而北有偽朝,東有叛賊。”
“還遠遠不到真正慶賀的時候。”
無論開什麼會,都要先定調子,調子定下來之後,與會人員才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
但是在聽到劉諶的話之後,在場的眾人卻不由得麵麵相覷。
因為大漢視偽朝為賊,這是朝野上下從昭烈帝登基那天就達成的長達幾十年的共識。
可是視東吳為叛賊,這還是從諸葛亮承認孫吳立國後的第一次。
在場的官員大多數都已經是季漢的第二代甚至是第三第四代官員。
他們沒有見過真正的大漢,隻是從父輩的話語中窺得一二。
在他們心中,視偽朝為敵人是天然的政治正確。
但是視吳國為盟友也是天然的政治正確。
如今陛下卻要維護第一個政治正確,打破第二個政治正確。
陛下這是要做什麼?
然而宗預和譙周等一乾從漢末活到現在的老臣,在聽到劉諶的話之後。
眼裡卻露出了激動之色。
知道陛下有興複漢室,還於舊都的決心。
沒想到陛下連東邊的吳國都不打算放過。
是啊,光滅了偽朝可不算是興複漢室,東吳孫氏,同樣也是大漢的亂臣賊子!
“但是剿滅大漢叛逆,可不是光靠嘴上說說就能夠完成的。”
“而是需要諸位臣工齊心協力,共進共退!”
聽到劉諶的話,眾人立刻說道:
“臣願與陛下共進退,早日剿滅叛逆,興複大漢!”
劉諶搖了搖頭說道:
“朕說過了,光靠嘴上說說是不行的!”
“陳卿,你來!”
陳壽聽到劉諶的話,立刻從席間起身,然後從袖子掏出一張絹帛,緩緩展開:
“朕上承天命,以禦天下。”
“然外有亂賊,內無盈餘。”
“興複漢室之路,何其艱難。”
“幸賴朝有忠臣,野有遺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