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賊禍亂成都,殺害宗室的同時,也焚燒了宮中大量典籍。”
“朕既登基為帝,除了矢誌複仇之外,自然也有重新恢複這些典籍的責任。”
“隻可惜那些典籍焚毀嚴重,一時間難以索引。”
“於是朕打算先另編一書,名為《漢語字典》,以方便索引。”
“同時讓益州各個豪族派出學問淵博之人參與編纂。”
“為了恢複宮中典藏,朕希望這些豪族之人可以攜帶家中典籍前來以供朝廷謄抄、收藏。”
“也算替他們保管一份副本。”
“當然,朕是不會虧待這些有功之人的。”
“《漢語字典》編纂成書之日,朕會親自將他們家族的名字按照貢獻大小寫於字典之上。”
“以供後人千秋萬世瞻仰!”
“譙卿,你覺得朕這個做法如何?”
譙周聽到劉諶的話,張了張嘴巴卻無話可說。
自己以前怎麼沒覺得陛下這麼這麼陰險呢?!
宮中典籍什麼時候燒毀過?又哪裡需要那些人來重新整理編纂?
您不光要讓這些人來幫您編纂字典,甚至連人家本身收藏的典籍都不放過。
簡直就是連吃帶拿啊!
最後給人家的好處就隻有題字一個虛名。
但是譙周不得不承認劉諶的做法在不泄露真實目的的前提下很有吸引力。
因為那些世家所謀求的,不過是錢、權、名罷了。
錢,有大量的土地和奴仆為他們耕作,且大家族基本上都有各種商業上的行為,所以他們不缺。
權、這些世家子弟中很多人都出仕為官,或在廟堂,或在地方,所以他們也不缺!
那就隻剩下一個名了,所以一旦陛下的詔令發出去。
那必然會在益州引起軒然大波。
到時候肯定會有無數的人前來參與編纂字典,並且帶上他們的典籍。
因為這不光是在為朝廷效力,也是在為家族揚名。
而且為了讓自己家族排名靠前,他們肯定會帶來一些家族收藏的孤本。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不被那些世家發現陛下的真實目的啊!
世家之人又不是傻子,怎麼瞞?
當譙周說出自己的擔憂的時候。
劉諶卻笑著說道:
“這不是還有譙卿你嗎?”
我?譙周的臉上愈發的迷惑了!
“譙卿身為蜀中大儒,在蜀中的地位無可比擬。”
“這件事以朝廷的名義發出,再由譙卿牽頭去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