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時代來臨之前,基本上所有的國家都處於小農經濟時代。
所以土地作為最珍貴的生產資料,是所有人都想儘可能多的獲得的東西。
於是所有王朝的興衰都圍繞著這些土地來進行。
開國伊始,民生凋敝,有足夠的土地可以分給百姓,這段時間也是國家和百姓矛盾最少的時候。
而在這些百姓的耕作下,國家漸漸富強,也就迎來了所謂的盛世,這段時間是國家和百姓日子過的最好的時候。
同時也是財富差距急劇拉開的時候,因為財富開始逐漸集中。
隨著財富的集中,也必然會帶來生產資料的集中,也就是土地兼並,於是國家和百姓之間的矛盾開始增多,百姓的日子也開始由盛轉衰。
越是王朝末年,土地兼並就越厲害,失去土地的百姓就會越多。
國家和個人之間的矛盾也開始急劇惡化。
這也導致國家開始動亂,朝廷和百姓逐漸走向對立。
最終百姓揭竿而起,王朝周而複始。
劉諶自知無法完全解決這個問題,但他願意在自己所理解的範圍之內,儘可能的去緩和這個矛盾。
“此次奪回漢中,國家收回大量無主之地。”
“這些土地不能白白空著。”
“眼下益州大部分土地都掌控在那些豪族的手裡。”
“益州很多百姓都在替那些豪族耕種以換取活命的糧食。”
“更有甚者直接賣身給那些豪族。”
“這不光是讓世家趴在百姓的身上吸血,也讓朝廷的賦稅日益減少。”
“所以朕準備把漢中的那些無主的土地全都拿出來,分給益州那些沒有土地的百姓。”
漢中本身也有不少百姓,但是連年征戰下,人口凋敝不少,大量的土地都已經無人耕種。
僅憑漢中原有的百姓根本無法耕種完。
劉諶當然不會坐視那些土地荒廢。
樊建等人聞言,並沒有什麼意見。
因為國家的本質就是土地和人口。
有了這兩樣東西,朝廷才能夠收上來稅,國家才能夠正常運轉。
“之前上庸逃過來的百姓,願意遷居漢中者,每人可分一些土地。”
“益州百姓有無土地者,願意前往漢中耕種的,也可以分得土地。”
“至於土地多少,按照之前統計過的人丁和漢中具體無主之地數量來劃分。”
益州百姓數目朝廷一直都有統計,漢中土地數目同樣也有記錄,所以統計起來並不麻煩。
“不過在此之前,還有一件事要做。”
劉諶把目光看向薑維。
“伯約,之前你答應過那些俘虜的土地,要按照約定數量報給樊卿。”
薑維聞言點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