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過完之後,衙門開衙,大漢再次進入平穩運轉。
而就在過完年不久的時間。
糜照傳回來一個令大漢上下震驚不已的消息。
洛陽司馬昭,於年前病死。
其子司馬炎,繼承司馬昭晉王爵位,成了魏國第二位晉王。
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劉諶的臉上的表情變得極其豐富。
司馬昭死後,心生嫌隙的司馬炎和司馬攸兩兄弟肯定不會再互相隱忍。
兩人之間的衝突也必然會從暗地裡轉入到明麵上。
這對於大漢來說,絕對是一個好消息。
然而伴隨著這個好消息而來的,還有一個不太好的消息。
那就是司馬昭死的很不是時候。
魏國的吳國的關係,很有可能因為司馬昭的死而得到改善。
在失去了自己這個外援之後,孫皓已然變成一隻困獸。
所以他會想儘一切辦法的去尋找外部援助。
在這種情況下,孫皓未必不敢倒向魏國。
同樣的,一旦司馬炎和司馬攸兩個人動起手來。
司馬炎也會儘全力尋求外部環境的穩定。
這樣一來,他就絕對不可能對荊州動手,甚至還會為了集中力量對付司馬攸而主動向孫皓示好。
當孫皓和司馬炎媾和之後,之前自己所散播的謠言就會不攻自破。
興山的漢軍也就沒有了繼續駐防的理由,很有可能會遭到孫皓的驅逐。
這對自己後續的計劃有著很大的影響。
“司馬昭啊司馬昭,你是真該死啊!”
“你怎麼就不能晚一點死呢!”
劉諶站在大殿上喃喃自語。
這番繞口令一樣的話,把得知這個消息後被劉諶第一時間召來的幾位重臣都給繞暈了。
劉諶沒有時間顧及這些人的想法,而是直接把自己能想到的問題全都擺了出來。
然後開始詢問眾人的意見。
“眾卿,眼下偽朝和吳國的關係很有可能因為司馬昭的死而緩和。”
“這對咱們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
“你們有沒有什麼想法?說出來聽聽。”
聽到劉諶的話,大殿裡陷入了一陣沉默。
良久之後,李驤開口道:
“陛下,雖然偽朝和吳國的關係可能因此緩和。”
“但陛下倒也不必為此過於擔憂。”
“眼下魏興有大將軍把守。”
“漢水也有水師遊弋。”
“諒司馬炎和司馬攸兩人也不敢進犯漢中。”
“而且永安等地有重兵把守,孫皓也不會做出什麼不理智的舉動。”
“咱們隻需要靜等事態發展即可。”
李驤的話,招來了李密等人的附和,覺得這對於大漢來說是一件好事。
魏國內鬥,削弱的是他們自己的實力,將來大漢北伐的阻力會因此小上很多。
宗預卻搖了搖頭說道:
“爾等以為陛下為何非要拿下興山?”
“因為興山在手,除了能夠貿易和截斷上庸偽朝兵馬的進攻路線之外,還可以作為一個釘子釘在荊州附近。”
“北伐,說的簡單,可若是沒有兵馬出荊州......”
“丞相當年......哎!”
宗預一聲歎息,讓其餘人心中頓時一沉。
也正因為如此,眾人才意識到,為何陛下會看中一個小小的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