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之後,劉諶也感受到了殿內的安靜氣氛。
這才回過神來看了眾人一眼說道:
“卿等所言皆是為國獻計之言。”
“朕心甚慰。”
“朕自然是想著要北伐的,恨不得現在就傾舉國之兵滅了偽朝那群賊子。”
“光複大漢江山。”
“對於伯約的北上進兵之舉,朕也非常讚同。”
“不過在此之前,朕有一個小小的問題。”
“打下陳倉之後,大漢又將何為?”
“陳倉等地之重要,咱們能看得出來,偽朝難道就看不出來嗎?”
“一旦陳倉等地丟失,偽朝必然會派兵奪回。”
“而且陳倉在雍州腹地,前往陳倉的道路又並非一路坦途。”
“若是兵力不多,則很容易被偽朝來援人馬吃掉。”
“若是兵力太多,光是消耗就是一個大問題,更彆說在陳倉等地屯糧了。”
“眼下大漢雖然大豐三年,可是這三年之糧,根本撐不起一場大戰。”
“到時候大漢又該如何自處?”
劉諶的一係列責問,讓薑維眼中的希冀之色逐漸暗淡。
是啊,且不說能不能順利拿下陳倉等地,就算拿下來,魏國又怎麼會放任這麼重要的關隘丟失。
必然會發兵奪回的。
到時候一旦陷入糾纏,兵馬錢糧必然會有所折損。
這對於剛剛恢複些元氣的大漢極為不利。
看來自己還是太過於心急了。
想到這裡,薑維滿嘴苦澀的說道:
“是臣考慮不周,請陛下降罪!”
劉諶看著薑維說道:
“朕是該給你降罪了。”
“身為大將軍,肩上擔負的是一國軍事。”
“你卻不能對軍事仔細,實在是有負朕之所托!”
薑維的心思劉諶自然是明白的。
身為丞相的學生,無論是思路還是行為,幾乎都和丞相如出一轍。
如果說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丞相麵對這種局麵,估計是搞不出這種出兵陳倉的打算。
因為如今的魏國和之前的魏國已經大不相同了。
之前的魏國坐擁數州之地,無論是對漢還是對吳,都是碾壓之勢。
隻有一州之地的大漢根本和對麵拚不了發育,就算是硬著頭皮也要北伐。
但這會兒魏國已經內訌了,就讓他們自己動手儘可能的多消耗實力多好。
何必急於一時?
隻是薑維的思維尚未轉變過來,覺得魏國內亂確實是個不錯的機會。
可以趁機給大漢謀取一些好處,也為將來北伐打下一定的基礎。
所以劉諶必須要敲打一下薑維,讓他不能再用以前的思維來思考問題。
當然劉諶也不會真的給薑維降罪,頂多隻是口頭上責備幾句罷了。
“不過伯約的話確實給了朕一點思路。”
“陳倉暫時是不能進攻的,但咱們是不是可以趁著這個機會把漢水以北的地方占住?”
在敲打完薑維之後,劉諶又接著說道。
聽到劉諶的話,在場的人頓時精神一振。
也紛紛順著劉諶的話開始思考起來。
陳倉等地乃是防禦大漢北上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