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當又一批商稅送到成都的時候。
劉諶發現了不對勁兒的地方。
和以往相比,這批商稅的數量增長了好幾成不說,裡麵他國新鑄直百錢數量明顯的多了起來。
當初新鑄直百錢發行的時候,就有人提出會遭到魏吳兩國仿製。
而當時的劉諶並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因為金銀天然就是貨幣,隻要成色足夠,貨幣就沒有仿製一說,它就是真錢!
而且劉諶也希望借著這個機會,把大漢新鑄錢的名聲打出去。
畢竟大漢新鑄直百錢專美於前。
剩下的做的再好也隻是仿製者。
所以劉諶並沒有讓糜照他們禁絕這種仿製錢的流通。
甚至還會故意用兩國之前的錢做比較。
這種做法也確實收到一些成效,尤其是在吳國。
新鑄直百錢在商業上的流通相當好。
當初向吳國買船,就是用的新鑄直百錢支付的。
可是現在這些錢是不是有點太多了?
還基本都是魏國那邊過來的。
劉諶瞬間就察覺到了這裡麵有問題。
因為大漢能夠賣出去的東西很少。
蜀錦和川鹽之外,也就多了桑皮紙和楮皮紙這幾種東西。
根本不可能對外形成這麼大的貿易量。
如果是一般人,多半不會注意到這個問題。
對於他們來說,貿易的增長帶來的是經濟效益的增加。
家產也會隨之變得更加豐厚,這是一件好事。
但是上升到國家層麵上,那就未必是好事了。
湧入的貨幣增多,必然會帶來物資的大量外流。
從而會引起物價的上漲。
而單一的物價上漲,必然會帶來更大範圍的經濟波動。
進而影響民生。
說白了就是經濟危機!
隻是經濟危機這種東西,隻應該出現在資本主義社會。
從秦漢到明清,那可一直都是封建主義社會,是小農經濟模式。
根本就沒有資格出現經濟危機。
唯一的解釋就是有人在故意針對自己,針對大漢!
而能夠做到這一點的,隻有北方的曹魏!
他想借著強大的國力,硬生生的壓死大漢!
原本劉諶想借著曹魏和吳國開戰,以及內部分裂的時機,趕緊偷一波發育。
沒想到魏國還是能夠想出對策來!
果然還是不能小瞧天下人。
一瞬間,一股很久沒有出現的危機感再次湧上了劉諶的心頭。
大量新鑄錢的流入,意味著有大量的蜀錦賣出。
而蜀錦的大量賣出必然會引起商人們的瘋狂追捧。
可是益州一年蜀錦的產量是有限的。
哪怕自己曾經為了安排那些上庸逃難過來的百姓多設置了好幾個紡舍也起不到平抑價格的作用。
蜀錦的稀缺必然會引起價格的上漲,使得百姓們開始追捧種桑養蠶。
同時也會引起彆的物價的上漲,進而影響到糧食的價格。
大漢土地有限,多出來的糧食還要存儲起來以備將來北伐之用。
而吳國因為身陷和魏國之間的戰事得原因,也不可能往外售賣糧食。即使售賣數量也不會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