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益州風起
有杜預的舉動在前。
高誕、牽弘、郭統還有司馬望等司馬攸鐵杆立刻跟進。
多少都主動獻出自己手裡的一部分土地。
其他人就算不學習杜預的舉動,也實在沒臉繼續問司馬攸索要這些新墾的荒地。
而杜氏身為京兆豪族,杜預本身能力又極強。
就算心有不滿,也不敢表露出來。
一時間,這種索要土地的風氣頓時一肅。
隻是無論是司馬攸還是杜預,心裡都很清楚。
這種局麵不過是暫時維持罷了。
時間一久,必然會再起波瀾。
那時自己這邊若不能取得一些對洛陽的優勢,就隻能任由這些人瓜分土地,甚至是長安。
正好現在又有鮮卑人在並州作亂,牽製了司馬炎不少精力。
覺得是個好機會的司馬攸便開始招兵買馬,隻等時機一到,便要大舉東進。
而在司馬攸忙著招兵買馬的時候。
漢水北岸,一座嶄新的城池已經破土動工。
大漢朝廷在數月的時間裡,共征發了五萬民夫。
雖然這點人手對於修建城池來說,根本就不夠用。
但劉諶的真正目的也並不在此。
況且現在是農忙時節,等到農閒的時候,人數可能會翻上幾番。
至於修建城池的一應材料,除了能夠就地取材的原料外。
全都從漢中和益州調撥。
駐守在漢水的大漢水師,則臨時充當起運輸大隊。
樊建看著府庫中那些許久不曾動彈的新鑄錢開始大量流出。
也是高興的合不攏嘴。
這些錢可不是白白流出去的。
除了支付給那些吳商用來修築城池之外。
還要支付給漢中和益州那些修橋補路的人。
畢竟人家也在為大漢出工出力,沒理由修城的人給工錢,這些人不給。
同時在有大量人口活動的地方,小商小販也聞風而動。
這些都能帶來一定的消費活動。
而這些錢,又會以另一種形式回到府庫一部分。
一進一出,看似朝廷虧了錢,可是這些參與到築城方方麵麵的百姓們的生活。
卻實實在在的好了起來。
自丞相不在後,朝廷連年北伐,國中百姓早就不堪重負。
陛下登基之後,雖屢有戰事卻不曾加派賦稅。
不是不想,而是就算派了也征不上來。
沒想到區區四年時間不到,一切都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民殷國富尚且談不上,但是百姓已經不用再受饑寒之苦。
若是按照這個形勢發展下去,民殷國富也不是沒有可能啊!
而伴隨著大漢基建開始,受到經濟活動刺激的商人們也不再將目光局限於蜀錦和川鹽這些東西。
畢竟這些東西價值雖然高,可份額早就已經被瓜分完畢。
與其跟在那些世家後麵看他們的臉色,吃他們賞的殘羹冷炙。
倒不如跟在朝廷後麵,從事一些彆的商業活動。
這種場麵的形成,再加上蜀中添了不少桑田。
反而倒逼著蜀錦的價格有所回落。
從而更加夯實了蜀錦的價值,避免了蜀錦失去其錨定貨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