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咱們為何不一鼓而下,奪取夜郎。”
“反而要在這裡遷延時日?!”
漢軍營中,作為講武堂一期學子中的領軍人物。
廖文被眾人推著站出來向霍弋詢問。
看著眼前這個廖化的螟蛉子。
霍弋笑著說道:
“那你倒是說說,咱們一鼓作氣打下夜郎有什麼好處?”
兩年的時間,廖文已經從一個最基層的小兵,慢慢的爬到了屯長的位置。
但若非他是廖化之子,且出身講武堂。
恐怕並沒有資格見到霍弋和董厥。
所以廖文也十分珍惜每一個和高級將領相處的機會。
尤其是霍弋這樣替朝廷鎮守一方的大將。
聽到霍弋的話,廖文立刻說道:
“在下以為,夜郎乃牂牁門戶,若我們能奪取夜郎。”
“則必能震懾逆賊人心,到時候很多地方皆可傳檄而定。”
“即便有負隅頑抗者,也絕非朝廷對手!”
“等拿下牂牁,咱們便可以夾擊興古,甚至可以效仿當年丞相在時,一戰而定!”
聽到廖文提起丞相,霍弋的眼裡閃過一絲恍惚,回想起當年自己在丞相帳下效命的時候。
時間一晃,幾十年過去。
眼前這些英才,赫然已經是大漢第四代的人物了。
片刻的唏噓過後,霍弋重新收拾了心情,開口說道:
“毅之的建議不錯!”
“看來這兩年跟著馬將軍沒有瞎混日子。”
毅之是廖文的字,乃是在其滿十二周歲的時候廖化所賜。
雖然按照傳統,賜字應該是在冠禮之時。
但是誰都知道廖化心中是怎麼想的,所以對於這種稍顯違背禮製的事情所有人都默契的沒有去提。
聽到霍弋的誇讚,其餘人臉上頓時露出一絲豔羨之色。
和廖文一樣,這些大大小小的孩子也很清楚,霍弋這種級彆的人物不是自己輕易能夠接觸到的。
尤其是得到對方的誇讚,就更加不容易了。
然而就在此時,霍弋卻話鋒一轉的說道:
“既然你說到了當年丞相平定南中之亂。”
“那你就繼續說說,當年的南中之亂和如今的三郡之亂有什麼區彆?”
聽到霍弋的話,廖文眉頭微皺,露出思索之色。
片刻之後,才接著說道:
“當年的南中之亂,乃是牂牁太守朱褒等人意欲謀反。”
“今日之叛,乃是三郡豪族不服朝廷管教作亂。”
“這便是其中的區彆!”
霍弋滿意的點了點頭,他心中很明白劉諶為什麼要把這些人送到自己這裡,參與這場戰爭。
執掌南中幾十年,霍弋對這些地方豪族可太了解了。
想要平定他們也根本不是什麼難題。
隻是因為大漢的人才斷層實在是太嚴重了。
雖然設立了講武堂用來培養人才。
但是基本上都處於紙上談兵的階段。
難得有一次規模不小的叛亂,且危害算不上大,陛下怎麼可能放過這麼好的實戰機會。
並且讓他們參與到這次平叛當中,見識到這些豪族的所作所為。
最起碼能保證大漢幾十年內,大部分的軍官都會對這些豪族之人深惡痛絕。
想到這裡,霍弋的目光又看向在場的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