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不及待的走下馬車。
迎麵而來的是一連串好奇打量的眼神。
川中少駿馬,拉著這架馬車的馬匹又十分高大。
完全不像蜀中所產。
故而一出現就立刻引來彆人的目光。
少年倒是不甚在意,因為他叫杜尹。
出身京兆杜氏的他,自小便在彆人的崇拜和羨慕中長大。
又怎麼會在意這點眼光?
倒是這座城市的氛圍,讓他心中生出幾分感慨。
離開長安之後,一路上過弘農,經潁川。
然後由汝南進入荊州,再從荊州進入吳國境內,往蜀漢而來。
到達永安之後,便一路西進直達成都。
這一路上經過了不少魏蜀吳三國的城池。
唯獨蜀漢的這些城池,能讓杜尹生出這樣的感慨來。
如果非要形容這種感覺,那就是兩個字,鮮活。
雖然都是百姓,是最底層的人。
魏國和吳國那些城池中的百姓無不死氣沉沉,仿佛已經被抽乾了精氣神一樣。
反觀蜀漢的這些城池,幾乎每個百姓的臉上都洋溢著歡笑,充滿活力。
更讓杜尹嘖嘖稱奇的是,越靠近成都的地方,就越少見到乞丐。
等到進入成都之後,更是一個乞丐都看不見!
出現這種情況隻會有兩種可能。
一種是像洛陽那樣,徹底將乞丐隔絕在城池之外,任由他們自生自滅。
另一種便是打造出一個大治之世,讓所有人都能夠安居樂業。
而這一路上的見聞讓杜尹的心中更加偏向於後一種。
所以越是接近成都,杜尹的心中就越是好奇。
這個能寫出《漢語字典》,又能把國家治理的如此之好的皇帝,真的像長安宣傳的那樣,是一個十惡不赦之人嗎?
帶著這種好奇,杜尹在大街上轉悠起來,馬車則緩緩的跟在他身後。
不知不覺間,市井喧鬨之聲開始逐漸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一陣朗朗讀書聲。
杜尹聞言精神不由得一振。
作為關中士族,杜尹自幼便博覽群書。
如今在成都聞到朗朗書聲,杜尹當即便以為又是哪個蜀中士族在開設學堂,教授子弟。
於是迫不及待的走上前去想要和對方見禮。
杜尹倒是不擔心自己的身份會因此暴露,實際上從進入蜀漢之後。
杜尹的身份早就已經暴露了,光是那匹高頭大馬,就已經足夠惹人眼的。
隻不過杜尹並沒有因此遭受到苦難,大多數時候甚至連問都沒問他是誰,隻是簡單的搜查一下他有沒有攜帶違禁品後便直接放行。
這也是為什麼杜尹到達成都之後,沒有隱藏蹤跡的原因。
然而等到杜尹到達門口的時候,聽到裡麵傳出來的讀書聲時卻是一愣。
因為這正是之前自己誦讀過的《百家姓》!
可是這本《百家姓》不是蜀漢皇帝劉諶所著嗎?
怎麼會出現在這士族的家學課堂中?
要知道士族可是很驕傲的,各家啟蒙之物並不儘相同。
帶著這種疑惑,杜尹沒有第一時間上前拜訪。
而是靜靜的站在門口聽。
直到兩聲鐘響之後,誦讀聲才漸漸散亂並消失。
緊接著就是一群跟杜尹年紀相仿的孩子從屋子裡麵走出,並朝杜尹的方向走過來。
路過杜尹身邊的時候,眾人饒有興趣的打量著杜尹,這讓杜尹的心中不由得生出一絲慍色。
市井小民不懂禮數也就罷了,這世家子也這麼不懂禮數嗎?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聲音在杜尹的耳邊響起:
“請問你找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