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諶當初就是靠著這些東西才能讓百姓不站在世家那邊。
才能吸引魏吳兩國百姓逃來大漢。
這會兒要是這麼做,百姓心裡怎麼想,那些有心之人會做什麼,不用猜劉諶就能知道。
“朕敢保證,一旦加征賦稅的消息傳出去。”
“必然會有有心之人散播謠言,到時候彆賦稅沒征上來。”
“反而讓那些宵小之輩尋到可乘之機,那才是得不償失。”
劉諶的一番話,堵住了樊建等人的嘴。
大家心裡都很清楚,當初的三郡叛亂並沒有因為那些世家之人被殺而徹底平息。
後來的舉辦學堂以及興科舉更是在動搖這些世家的根基。
可那些世家愣是沒有鬨出任何動靜來。
他們不是不想反抗,隻不過是暫時畏懼朝廷的屠刀而選擇潛伏不出。
一旦給他們抓到機會,他們必然會狠狠的撲上來咬一口!
而加征賦稅,就是一個很好的借口。
百姓們懂什麼?他們隻知道人雲亦雲。
“敢問陛下,此債以幾年為期,準備發行多少,利息幾何?”
作為大漢的管家,樊建有必要把這些東西問清楚。
借錢也不是兩嘴一張,隨便說個數字出來就行。
到時候償還不上的話,必然會損害到國家信用,那危害可比加征稅賦來的大的多。
豈料劉諶聽到樊建的話,反問道:
“誰說朕要用借錢的方式發行國債了?”
樊建等人聞言頓時一愣,什麼叫不用借錢的方式?
國債本來不就是問百姓借錢?
隻不過借錢方是朝廷罷了。
劉諶看著他們臉上的疑惑,再次說道:
“朕這筆錢,隻借不還。”
“或者說,朕是打算用東西來換他們手裡的錢。”
樊建聞言,腦海中念頭急轉。
用東西換錢,這個法子倒也不是不可以。
可是朝廷現在能拿出來什麼東西去跟百姓換錢?
朝廷所擁有的,無非就是土地、礦產和稅收這些東西。
土地早就已經被分完了,而且朝廷政令。
大漢的土地早就已經收歸國有,百姓隻有使用權,並無支配權。
至於礦產和稅收之類的東西,原本就是朝廷的財政來源。
換?怎麼換?用等價的錢去換等價的錢?
還是說陛下打算和當初賣蜀錦一樣,用未來幾年的份額短時間的斂財?
想到這裡,樊建搖了搖頭說道:
“陛下,恕臣直言,此舉恐有不妥。”
“大漢己身所有之物,皆已有成稅。”
“若是以此發債,隻不過是錢換錢罷了。”
“對於朝廷的財政困境,並無任何益處。”
劉諶的嘴角終於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
“誰說朕要用大漢的東西來發行國債了?”
喜歡三國之季漢演義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季漢演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