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那又有什麼好說的,無非就是陪著陛下玩命就是了!
“臣曉得了!”
“第一批國債就先發個五十萬份吧。”
“每份合土地十畝,分上中下三等田。”
“分彆以市價折半計算價值。”
“將來恢複中原之後,憑國債跟朝廷兌換土地。”
“為了防止有人借此兼並土地。”
“這些土地同樣也隻有使用權而不能個人持有。”
“所有購買國債的人都要記名,不得私自交易!”
五十萬份,就是五百萬畝,聽起來很多。
但是放到中原,甚至都沒有一個大世家手裡擁有的多。
不過這隻是第一批,如果順利的話,劉諶還會發行第二批甚至是第三批。
直到渡過這次財政危機為止。
很快,朝廷的政令就被下達下去了。
一開始的時候確實受到了不少阻礙。
因為百姓們不比那些商人和世家豪族。
他們隻能或者說隻願意看到眼前實實在在的東西。
將來對於他們來說實在是太遠了,看不到也等不了。
所以除了那些帶著投機想法的人花錢購買了一部分國債之外。
百姓們並不樂衷於此事。
劉諶倒也不擔心,因為他還有招。
沒過多久,就有一些傳言開始悄悄在民間興起。
朝廷當初收回漢中,都願意把漢中的沃土分給百姓去種,更何況到時候重奪天下。
這個時候要是不趕緊買一點土地攥在手裡。
到時候偽朝和吳國的百姓就要把中原和江南的土地白白分走,豈不可惜?
有了這些國債作為憑證,將來就能夠多占一些土地。
反正又不貴,隻是市價的一半而已,買不起上等好田,還買不起幾十畝薄田嗎?
當這種傳言在益州和漢中逐漸流行起來之後。
百姓們也覺得這種說法沒錯。
很快就開始有人出錢購買國債。
這個時候,百姓的另一個特性又再次被發揮了出來,那就是盲目跟風。
在這種特性的推動下,很快第一批國債就被瓜分一空。
朝廷的財政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
但是無論是劉諶還是樊建心裡都很清楚,這種做法確實能在短時間內為朝廷收斂到大量的錢財。
可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百姓們不會無限期的等下去,朝廷同樣也不可能無限期的拖下去。
在劉諶和大漢朝廷開始為北伐緊鑼密鼓的準備的時候。
而另一邊,洛陽的司馬炎卻難得的得到了一個好消息。
被他派往並州的劉淵,已經數次大敗禿發樹機能,斃敵無數。
消息傳到洛陽,司馬炎立刻以魏帝的名義給劉淵加官進爵。
但司馬炎還不是最高興的,最高興的當屬賈充。
因為劉淵在到達並州之後,第一時間就帶人去保護賈家,並且在後續的作戰中替賈家奪回不少被掠走的錢財。
想到這裡,賈充就為當初自己的決定感到明智。
喜歡三國之季漢演義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季漢演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