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漢五年至今,朝廷共募兵七萬。”
“範司農同樣也在南中各部為朝廷招募番兵兩萬餘人。”
“其中半數被派往興山駐防,其餘人如今依然留在南中。”
“如果不算各地駐防的兵馬的話,現在大漢共計兵力三十萬有餘。”
“大漢水師艦船已經完全投入使用,共有艨艟巨艦五艘,其餘大小艦船無算。”
“總兵力在一萬五千左右。”
“從興漢二年開始,朝廷便刻意囤積糧草於各地。”
“到今年,共囤積糧草約千萬石,足夠大軍北伐數月之所需。”
“又有錢數億,可支撐不短時間的軍餉用度。”
樊建拿著一份奏報站在劉諶麵前侃侃而談。
上麵寫著的是從興漢元年開始到現在的所有兵馬錢糧。
劉諶對於這個數字並不意外。
在興漢元年的時候,朝廷大部分的戰兵都集中在劍閣和南中。
自己也是憑借著劍閣的兵力才能夠重新殺回成都,延續大漢國祚。
到興漢五年的時候,又專門下旨征兵,這才又湊出來七萬多的兵馬。
減去淘汰的老兵、屢次戰事中陣亡的士兵以及駐防在各地的那些湊數的兵馬。
剩下的能夠作戰的兵馬,共計三十萬左右。
至於那些糧食,則得益於這些年劉諶寬鬆的賦稅政策。
還有糜照在幾個通商城市做生意幫自己攢下來的。
再加上孟虯這幾年接連不斷的賣糧食給自己,才堪堪有這個數字。
至於那些錢,基本上都是劉諶用蜀錦和川鹽之類的東西換來的,以及那些通商城市的稅收。
如今這些東西全都彙集到一起,意味著大漢這個龐大的戰爭機器要再次運轉起來了。
“這些錢糧大部分已經運往漢中各地存放,等待陛下隨時調用。”
洋洋灑灑的把這些數據一一列給劉諶之後。
樊建一邊將奏報呈給劉諶閱覽,一邊開口說道。
從劉諶開始讓樊建調取這些數據的時候,樊建就明白北伐的時候要到了。
作為一個堅定的主戰派,樊建很清楚這位陛下為北伐做了多少的準備。
繼昭烈帝和丞相之遺誌,不敢說是樊建他們活著的唯一目的,最起碼也占據了他們大部分的理想。
宗預等人更是一臉的激動,譙周的死給自己這些老臣帶來的危機感實在是太大了。
他們太想看著大漢的旗幟重新飄揚在長安城頭的那天。
如今的大漢在數年的準備下,已經兵精糧足。
是時候完成昭烈皇帝和丞相未竟的事業了。
“派人往漢東給薑維傳旨,讓他速速返回成都聽命!”
“另外再下旨給霍弋,讓他帶著南中兵馬前來成都!”
“至於南中一應事務,皆交給範長生打理。”
“給張翼下旨,讓他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在明年之前,把陳倉道的最後一段道路給朕搶出來!”
“給糜照去旨,讓他將已經收繳上來的稅錢全都押解至成都。”
“給安南孟虯去旨,讓他將國中糧草儘數運往成都。”
“大漢國運儘在此戰,還望諸位勉力為之!”
如今大漢的兵馬大部分都留在漢中,甚至連新招募的那些士兵也早就已經派往漢水北岸。
劉諶唯一需要等的就是霍弋將南中的精兵帶到成都。
還有孟虯新收上來的秋稻。
在這段等待的時間裡,正好可以將陳倉道最後一段道路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