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
尚在祁山堡的劉諶得到消息之後,難掩心中的激動。
一連說了好幾個好字。
由不得劉諶不高興。
為了北伐,他等了足足六年,而大漢已經等了四十多年。
期間做了不知道多少準備,才走到今天這一步。
都說行百裡者半九十,可對於劉諶來說。
一個好的開頭更加重要。
命人押送著俘虜,追上薑維等人的腳步。
劉諶也看到了立功的吳明。
對於這個人,劉諶還是有些印象的。
而在薑維的講述中,劉諶也總算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
做出留在上邽城下牽製郭豫的決定後,吳明就知道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被發現。
如果是在一年多以前,吳明肯會硬著頭皮帶著兩千人在原地等死。
大不了就是忠烈祠裡榜上有名。
而有了之前魏興發生的那件事之後,吳明知道送死是最傻的事情。
送死再簡單不過了,隻需要拿著刀站在那裡等著敵人衝過來就行。
可是這樣的送死沒有任何意義,而且但凡能起到一丁點阻攔敵人的作用。
吳明都會毫不猶豫的做出這樣的選擇。
可他手下的兩千弱旅除了當炮灰之外,根本起不到任何阻攔敵人的作用。
尤其是在自己已經迷惑了敵人兩三天,完成了既定目標的情況下。
在看到敵人衝出來之後,吳明隻是把那些魏軍俘虜推到前麵稍作抵抗便鳥獸散。
任由上邽城中的魏軍火急火燎的殺往祁山道。
看著敵人離開的吳明既沒有選擇進攻上邽,也沒有選擇從木門道原路返回。
而是命人多帶旌旗,遠遠的跟在這些魏軍身後,也往祁山道的方向慢慢摸過去。
吳明的打算很簡單。
魏軍進入祁山道後,必然會跟廖文他們撞上,而漢軍的數量又是多於魏軍的。
到時候自己從後麵包上去,有這麼多的旌旗在,嚇也能嚇他們一跳。
無論前麵戰況如何,都能給魏軍帶來些影響。
雖說自己也可能會死在這裡,但這種有意義的死吳明是不怕的。
沒想到居然在祁山道口撞見了魏軍。
吳明很快就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於是趕緊在外圍搖旗呐喊。
沒想到真的把牽弘嚇的落荒而逃。
劉諶聽的直搖頭,怪不得牽弘會這麼快敗退。
因為在自己不知道的地方,包圍與反包圍在這段幾十裡長的祁山道裡反複上演。
但是這種勝利說實在的,運氣成分居多,若不是漢中一戰牽弘被嚇破膽。
若不是吳明這支弱旅沒被剿滅,恐怕這會兒牽弘已經在祁山道口重新組織起陣勢。
把漢軍堵在祁山道裡了。
不過贏了就是贏了,劉諶從來都不吝嗇對功臣的賞賜:
“你們的功勞朕都會一一記下,待收複長安之後,朕會一一封賞!”
廖文等人聞言,滿臉的興奮,為陛下和大漢效命天經地義不假,可誰不希望在效命的同時能夠加官進爵。
劉諶命薑維按照軍功,該怎麼升官就怎麼升官。
封賞是封賞,升官是升官,不衝突。
唯一可惜的是沒有找到壽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沒找到屍體,就不算陣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