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封信被射進城裡的時候,第一時間就被交到了薑筠的手裡。
薑筠自然知道自己這個族叔,更知道他在蜀國當他的大將軍。
隻是就像薑維所預料的那樣,兩者所麵臨的局勢完全不同。
薑筠在看完信之後,根本沒有做出任何回應。
便將這封信放在蠟燭上燒了。
燒掉來信的薑筠麵色平靜,心中卻泛起一陣陣的擔憂。
這些擔憂全都來自那些逃回來的俘虜。
當這些俘虜返回各自軍中的時候,第一時間便被嚴加看管起來。
無他,蜀軍釋放俘虜的舉動實在是太異乎常人了。
這些俘虜根本就沒有任何交換價值。
換做是自己,不殺他們就已經是最大的仁慈了,怎麼可能會放他們回來。
回來也就算了,還給他們發放了乾糧和路費,而且還是蜀國的五銖錢。
說他們全都是奸細肯定是冤枉他們,但所有人都毫不懷疑的相信這裡麵有人已經被蜀軍策反。
在沒有完全調查清楚之前,隻能把他們當成是管控對象。
然後日複一日的進行盤查。
這些死裡逃生的魏軍士兵一開始倒也不覺得有什麼。
他們也知道他們毫發無傷的回來必然會被上官懷疑。
在接受調查的時候也表現的十分配合,甚至把自己被放回來的所有細節全都交代清楚。
隻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自己交代的越是清楚,反而越發的引起懷疑。
因為這些實話在旁人看來就是在給蜀國說好話,想要以此來擾亂軍心。
這些士兵隻好選擇什麼都不說,可這樣又被安上了抗拒調查的罪名。
一來二去,這些士兵心裡就生出些怨氣來。
人家蜀國在抓了自己之後,不僅沒有殺人,還好吃好喝的發放路費給自己送回來。
沒想到自己人反而像防賊一樣的防著自己!
自己倒是理解他們了,可誰來理解理解自己?
早知道是這樣,不如當初就直接降了蜀國,也省得在這受氣。
一開始這些話還隻是在心裡想,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嘴裡兜不住的漏了出來。
立刻就傳到了薑筠的耳朵裡。
薑筠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心中徒生煩悶。
他很願意相信這些士兵沒有背叛魏國,可他不敢去賭那一點可能。
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個沒人的地方悄悄把這些人給做了。
可是上千條人命,又是魏國自己的士兵,而且這些士兵大多數都是本地人,甚至還有薑氏自己的族人。
怎麼可能說殺就殺。
更彆說蜀軍已經殺入祁山道,這個時候殺自己人,必然會動搖軍心。
最終薑筠也隻能選擇把這些人暫時羈押起來。
而其餘諸郡的做法也大差不差。
薑筠的不理會早在劉諶和薑維的預料之中。
兩人倒也不急於一時半刻。
在城下對峙的這段時間,薑維每天雷打不動的一封信射進城裡,隻管講述宗族親情。
劉諶則把那些匆匆趕到的講武堂學子全都召集起來,準備吩咐他們去做事。
在劉諶的潛移默化之下,這些講武堂學子們早就以為自己是專門為北伐而生的。
聽聞劉諶有吩咐,一個兩個的都十分激動。
能為北伐效命是他們的最高追求,更不要說有祁山之戰已經升官的廖文等人作為優秀範例在前。
隻是當他們聽到劉諶吩咐他們去做的事情之後,一個兩個的全都傻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