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問的不是這個,朕要問的是吳國現在還有多少海船?”
陸晏聞言一愣,海船?
陛下好好的怎麼問起這個來了?
而劉諶之所以會問這個,完全是為了安南運過來的糧食。
一次小小的水災,益州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但安南往漢中運糧的道路卻被截斷了。
這對於需要穩定後勤保障的大漢來說,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更彆說路上的損耗,幾乎要抵得上運到漢中的糧食數量。
之前因為問題沒有完全暴露出來,所以劉諶的注意力也沒怎麼放在這方麵。
現在既然問題出來了,那就得趕緊解決。
而劉諶的解決辦法,就是走海運。
雖然海運的路線要比陸運遠,但是海運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快。
比走陸路快的多的多。
而且運的也多,損耗卻很小。
不過這其中也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孟虯到底有沒有打通到海邊的道路。
之前讓孟虯去劫掠野人幫他墾荒的時候,劉諶順便提了一嘴,但是執行沒執行,劉諶就不知道了。
第二個問題就是大漢沒有海船,想要走海運,必須要有海船,海船底尖肚重,能夠很好的抗風浪。
江船底平肚輕,一個大浪過來,就是船毀人亡。
這也是劉諶把陸晏緊急叫到天水的原因。
大漢沒有海船,吳國有啊!
劉諶記得早在孫權在位的時候,就有出征夷洲,也就是後世灣灣的舉動。
跨海行動,用的肯定是海船。
劉諶想買一些或者是租借一些過來為大漢所用。
但這得先打通陸抗這個關節。
因為現在大漢和吳國之間的關係已經大不如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有一個重量級的人牽線搭橋,劉諶更容易促成這次合作。
陸晏沉思一會兒說道:
“海船吳國確實有一些。”
“臣聽家父說過,大帝在的時候曾經派人乘船出海前往夷洲抓捕野人,也曾經利用這些海船做生意。”
“不知陛下問此作甚?”
劉諶聞言道:
“陸卿想必也知道安南運糧受阻的問題。”
“陸路運糧艱難不說,還很容易出差錯。”
“所以朕準備借海運替大軍運糧。”
“可惜大漢如今並無海船,臨時打造難且耗時極久。”
“所以朕打算派人出使建業,讓吳國賣給大漢或者是租借給大漢一些海船。”
“同時朕有手書一封與汝父,你帶回漢中後,派信得過的人送於汝父之手。”
“一來讓汝父能使大漢水師船隻於長江內來回。”
“二來讓他在海船一事上用些心思,早日促成合作。”
聽到劉諶的話,陸晏肅然應命。
“另外朕還有些話,你且附耳過來。”
很快,陸晏便帶著劉諶的親筆書信離開天水,返回漢中。
一封派人出使建業的旨意也同時被陸晏帶走,從漢中轉陸路送往成都。
數日後,上邽傳來好消息。
守城的郭豫見漢軍勢大,上邽不能久持。
主動選擇棄城而走,自此上邽落入大漢手中。
喜歡三國之季漢演義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季漢演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