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之後,空氣中已經有了涼意。
尤其是在西北這種苦寒之地。
才剛剛進入九月,早上和中午的溫差就大的離譜。
劉諶敞著衣襟看著成都送來的奏報。
和這封奏報一起來到劉諶麵前的,還有曾經在糜照手下效命,並且周旋於一眾江東世家之間的吳梁。
從街亭那裡傳來好消息到現在。
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月。
也就是說,薑維和高誕他們已經在顯親對峙了將近兩個月。
兩個月的時間,雙方並沒有什麼特彆大的衝突。
就像一個武林高手一樣,硬拚內力。
轉換到戰場上,就是純拚後勤消耗。
高誕背靠關中,源源不斷的糧食運往這裡。
不過劉諶這裡也不差,雖說海運的事還沒有一丁點眉目,但好在劉諶之前打下的基礎夠瓷實,勉強也算耗得起。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後勤的供暖需求就成了一大難題。
雍涼這些地方,土地的產量不高。
不能從質量上得到提升,就隻能走數量的路線。
這片土地在兩漢期間連年開墾,到了漢末時期又因為天下動蕩,不少土地荒廢。
如今在魏國治下,又再一次被開墾出來。
而每一次的開墾都是對植被的破壞。
劉諶當然沒有理由去怪這些百姓,在生存麵前,所謂的生態根本不值得一提。
但取暖問題卻亟待解決。
平常百姓家裡可以躲在被窩裡禦寒,或者是燒一些秸稈苦熬。
但軍隊不行,不僅有巡邏任務和戰鬥任務。
簡單搭建的帳篷也不可能像房子那樣有極好的禦寒效果。
好在這件事上,劉諶早有準備。
早在興漢四年的時候,劉諶就已經命人在益州尋找煤炭,不過這個時候的煤並不叫煤,而是被稱作石墨。
劉諶的印象裡,四川這個地方是有煤礦的,而且儲量還不低。
這一印象在興漢五年的時候得到證實,越巂和犍為等郡都發現了不少煤礦。
在天氣轉冷的時候,劉諶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那些煤礦。
此時成都送來的奏報,就是關於這些煤炭的消息。
一個月之前,劉諶就未雨綢繆的讓樊建他們組織人手,著手往天水運送煤炭。
樊建也按照劉諶的吩咐,把煤炭通過之前強行進行基建修的路往漢中運。
也直到此時,樊建他們才明白劉諶這一步走的到底有多超前。
煤炭隻要運到漢中,便能夠通過水師的船隻走漢水送往天水。
期間根本不用擔心敵人的騷擾。
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溫度會不會突然下降。
導致漢水封凍。
一旦漢水封凍,運送效率就會大大降低。
所以樊建等人這段時間的主要精力便集中在這件事上。
奏報中,樊建他們告訴劉諶,大概再有半個月的時間。
第一批煤炭便能到達漢中,再有半個月時間,就可以運送到天水。
算算時間,應該可以在漢水封凍之前,運送一大批煤炭到達天水。
不過劉諶對於這種效率卻不甚滿意。
因為在他的計劃裡,不光是士兵們要用煤炭禦寒。
天水的百姓同樣也需要這樣的東西來抵禦寒冷。
一點秸稈,還要滿足日常生活所用,還要用來禦寒,哪裡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