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薑筠帶人行走隴西的時候。
馬奉這個曾經帶領著幾千騎兵在敵人後方縱橫的人,此時正像一個學生一樣在瘋狂的跟著楊稷學習騎兵戰術。
分隊衝擊,協同穿插,迂回包抄。
是騎兵最慣用的戰術。
這些東西馬奉也知道,平時也會用,
可跟楊稷麾下的那些騎兵比起來完全不夠看。
相比之下,馬奉和他的部下頂多就算會騎馬。
不過這也不能怪馬奉,畢竟在進入天水之前,整個大漢連一支像樣的騎兵都沒有。
華水邊上區區數百人的折損,都讓馬奉恨不得以死謝罪,足以見得大漢騎兵之寶貴。
更彆說用這些騎兵搞什麼戰術了。
而楊稷不同,他們這群人可是在北邊和外族,司馬攸以及司馬炎搏殺了好幾年。
最終大浪淘沙留下來的,雖然不敢說個個都是精銳,但一般的魏國騎兵跟他們完全沒法比。
更彆說馬奉麾下這群新兵蛋子。
從楊稷跟著薑維到達顯親之後,便被安排去襲擾敵人的後路。
這對楊稷來說,簡直熟的不能再熟。
他在北邊這好幾年的時間,乾的就是這麼活。
楊稷瞬間就來到屬於他的舒適區。
當然,同時還得肩負起替大漢訓練騎兵的重任。
畢竟從羌人手裡繳獲的那批戰馬也不能扔在那裡。
就這樣,楊稷帶著那劫後餘生的萬餘騎兵以及馬奉麾下新編的騎兵。
又拉起一支將近兩萬人的隊伍,對敵人的後方進行無情的襲擾。
數度切斷廣魏送往顯親的運輸路線,讓負責顯親兵馬後勤的張瑞幾度發兵出擊。
然而張瑞的出擊注定是無功而返。
早就跟著關彝熟練運用十六字戰法的楊稷,遇到小股魏軍直接吃掉,大股兵馬則遠遁之。
根本就不跟魏軍多糾纏。
讓張瑞恨的牙癢癢卻又無可奈何。
與此同時,顯親,一場場殘酷的攻城戰正在晝夜不停的上演。
隨著大漢整體戰略的改變,顯親成了一顆不得不拔掉的釘子。
這一改變,立刻讓鎮守顯親的高誕和杜白感受到巨大的壓力。
尤其是杜白,自詡出身京兆杜氏,整個長安除了鐘會和自家叔父杜預之外,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
而薑維長時間對顯親的圍困,以及在燒掉大部分禦寒物資的情況下依然沒能拿下顯親。
讓杜白對這個曾經的魏將,如今的蜀漢大將軍很是看不起。
我大魏區區一功曹郎中,都能在蜀漢當大將軍。
可見蜀漢不過憑借一時僥幸之功才走到今日罷了,真論實力哪裡能跟大魏相提並論。
隻要能堅持守住,就有辦法!
然而這個想法隨著薑維對顯親的正式進攻而煙消雲散。
直到這一刻,杜白才知道洛陽那一幫人究竟有多蠢。
這樣的人才居然被埋沒在天水這個地方,最後被諸葛亮給搜羅走。
如今搖身一變,變成了大魏的勁敵。
從薑維開始正式進攻顯親到現在,不過區區十來天的時間。
但已經攻上顯親城頭多達十幾次。
平均一天就有一次多。
而每一次都是高誕帶著將士們用命把敵人打退。
是真正意義上的用命。
城中守軍在這十來天的時間裡被急劇消耗。
更要命的是,自己的後路已經隱隱有被切斷的架勢。
一股惶恐不安的氣氛慢慢的在城中蔓延。
“不準退!”
“繼續擂鼓,命令後軍壓上去!”
此時的顯親城頭,剛剛爬上去的漢軍被再一次的推下來。
誰都能看出來,距離拿下顯親就差一口氣,但這一口氣就是頂不上去。
城中的敵人實在是太頑強了。
而薑維每一次都會在這個時候讓士兵們下來休整,然後繼續攻城。
但這一次,薑維不打算再退了。
攻城戰沒有取巧的地方,隻能硬打,拚的就是誰先頂不住。
楊稷在敵人後方襲擾,薑維相信他肯定能取得一些成果。
自己這十幾天的輪戰,在消耗敵人精力的同時,也是在故意給敵人製造一種錯覺。
那就是每每戰事失利,便會撤下來修整。
出其不意的來一下,說不定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隨著薑維的一聲令下。
一支漢軍士兵再次從營地當中殺出,繼續朝顯親進攻。
此舉果然讓城上已經習慣了漢軍進攻節奏的魏軍亂了手腳。
但是很快,就有一支魏軍兵馬出現在城頭。
代替之前那支魏軍,頂住了漢軍的進攻壓力。
薑維能想到的計策,高誕和杜白同樣也想到了。
所以從一開始就預留了一支兵馬在城中,防的就是薑維這一手。
薑維見狀倒也不意外,若是沒有兩把刷子,魏軍憑什麼扛住自己這麼久的進攻。
又是一陣廝殺後,薑維才鳴金收兵。
而這一次試探,薑維也知道了城中魏軍的真正實力。
他們已經沒有什麼後續的力量了。
“敵人守勢已疲。”
“今日城上這支兵馬,多半就是他們最後的力量了。”
軍帳之中,薑維端坐在最上方,對著一眾麾下說道。
“既然大將軍說敵勢已頹,那必然就是敵勢已頹。”
“看來咱們奪取顯親指日可待!”
杜栩聽到薑維的話後,立刻激動出聲。
廖文他們前往隴西的時候,杜栩和吳明並沒有去,而是留在薑維帳下效命。
杜栩話音落下,薑維搖頭道:
“不是指日可待,而是明日一戰,必須拿下顯親!”
吳明也點頭道:
“大將軍所言極是,拿下顯親才能奪取天水全境,陛下之謀劃才能得以實現。”
其餘眾人皆出聲附和的同時,也在心裡鬆了一口氣。
一個顯親已經拖了大漢北伐腳步太長時間,再不拿下的話。
大軍銳氣就要受損,這顯然不是眾人想看到的。
薑維看著帳中眾人的反應,心中頗感欣慰。
這些人裡麵有大漢的二代三代將門子弟。
也有從軍中優選出來的士兵,更有普通人家的子弟。
但現在,他們有一個同樣的名字,大漢講武堂學子!
當初陛下創立講武堂,替大漢培養軍事人才。
如今已經初見成效。
這些人在經曆過實戰之後,必然能夠成長為大漢的中堅力量。
有他們在,大漢就不用擔心後繼無力。
大漢的未來,他們會替陛下支撐住的!
想到這裡,薑維肅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