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之後,鐘會將殺意收斂。
劍閣之敗是因為自己小看了薑維和劉諶。
漢中大敗是因為自己太急切想找他們兩個報仇,這才會讓他們抓住機會反敗為勝。
以至於自己和秦王走到今天這步。
此戰是關乎大魏國運之戰,鐘會不允許自己再出任何差錯。
權且忍下,等打敗劉諶和薑維之後,再做計較!
重新將目光放在輿圖上,鐘會盯著天水和廣魏安靜的看著。
其餘人也不敢發出任何聲響,生怕打斷了鐘會的思路。
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鐘會才發出一陣嗤笑:
“劉諶小兒,不過如此!”
“竟想用計賺我!”
眾人麵露不解之色:
“太尉此言何意?”
鐘會指著地圖上略陽和街亭所在的位置說道:
“街亭之險,並不在於兵源多寡,而在於其位置。”
“若有一員良將鎮守,隻需要數千人馬便可攔住數萬大軍。”
“所以蜀賊在街亭增兵根本沒有意義,而且街亭也容納不了那麼多兵馬。”
“想從街亭出兵截斷咱們後路同樣也是無稽之談。”
“街亭深入廣魏,若是從此地出兵。”
“戰事順利當然可以作為探路先鋒,可若是戰事不順,那就是孤軍深入。”
“眼下魏蜀決戰在即,這麼多兵馬湧在街亭這個小小的地方。”
“他劉諶還的兵員還不至於富裕到這種地步。”
“此乃賊聲東擊西之計也!”
高誕聞言道:
“太尉果然高見。”
“如今略陽已落入敵手。”
“而咱們欲要增兵興國,則需要防著賊人從街亭繞後進攻。”
“所以蜀賊屯兵街亭是假,想從街亭出兵和略陽夾擊咱們是真!”
“倒是個好心思!”
“末將以為,咱們可以率先派兵截住街亭方向的道路,讓賊兵困守街亭,不能有寸進之功!”
成師愚聞言也立刻站出來說道:
“太尉,末將願再領兵前往街亭,定能將賊人困死在街亭!”
鐘會卻看著成師愚笑道:
“誰說我要派兵前往街亭了?”
在眾人不解的眼神中,鐘會指著興國的方向,
“諸位且看。”
“此次我朝出兵方向為興國,這裡有水運可以協助運兵運糧。”
“是一個絕佳的戰略要地。”
“隻是咱們能看出來的事情,那劉諶同樣也能看出來。”
“偷襲略陽便是明證,但要說他屯兵街亭是想和略陽方麵一起威脅興國,此為大謬也。”
“我料定蜀賊真正的目的是從成紀和顯親出兵。”
“會同略陽方麵兵馬,想要三麵夾擊興國。”
“隻要咱們大軍進駐興國,必然會三麵受敵!”
鐘會用手在輿圖上圍著成紀、興國和略陽畫了一個大圈。
最終將手指點在了興國的位置。
這一幕,看的在場眾人倒吸一口涼氣。
若真如太尉所言,自己要是隻顧著盯防街亭的話,必然會麵臨三麵受敵的窘境。
這蜀賊果然奸詐!
牽弘心中倒是一陣暗爽,隻有把蜀賊描述的越強大,自己丟掉隴西的罪責就會越小。
這麼多人都沒看出來劉諶的計謀,自己丟個小小的隴西又算得了什麼?
想到這裡,牽弘便立刻說道:
“那蜀賊果然奸詐,但還是被太尉一眼識破,看來那蜀賊覆滅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鐘會看了牽弘一眼,那種洞穿人心的目光讓牽弘不由得一驚,趕緊低下頭不敢再言語。
鐘會當然不是一眼就看出了劉諶的打算,而是在洛陽方麵退兵,長安準備奪回隴西三郡的時候。
就已經開始將身心投入隴西三郡,等杜預回到長安後,更是拉著他一起進行無數次的推演。
包括杜預路過陳倉告訴楊銳的那些話,就是兩人推演出來的結果之一。
眼前的這個局麵,同樣也是早就已經推演好的。
尤其是在得知薑維攻下略陽之後,更是證明了他們推演的正確性。
“蜀賊胃口倒是不小,想用成紀、顯親和略陽三地編織一個大袋子,將咱們裝進去。”
“隻是貪心不足蛇吞象,就怕他劉諶沒有這麼大的能耐,反倒是被咱們崩了牙!”
“太尉,隻要咱們在興國守住,他劉諶撐不了多久的。”
張瑞麵露不屑的說道。
和劉諶交手這麼長時間,對蜀漢的實力也多少有點數。
若真如太尉所說,蜀漢從三麵來攻,隻要能守住興國,時間一久,必然是蜀漢先撐不住。
張瑞的話倒是不錯,攻城戰中進攻方的消耗永遠是比防守方大的。
隻可惜張瑞不知道的是,此次長安出兵,雖然談不上孤注一擲,但也是抽調了現在能抽調的絕大部分力量。
否則也不會兩路出兵,以求速勝。
不過這話鐘會肯定是不會說的。
“若如此,豈不是要被敵人牽著鼻子走?”
“你隻知道他們圍不了興國多久,難道他們就不知道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誰敢保證劉諶沒有後手?”
這話既是鐘會在岔開話題,也是鐘會真實的想法,漢中之戰他吃了太多次這樣的虧。
劉諶此人用兵,不能以常理度之。
張瑞臉上露出訕訕之色,但又有一絲不解。
幾人的建議全都被否決,難不成太尉還有彆的計策?
見幾人不再言語,鐘會才再次開口說道:
“劉諶能聲東擊西,為何我們就不能?”
“既然他們覺得咱們會屯兵興國,進攻天水。”
“咱們就遂他們的意,屯兵興國就是了。”
鐘會的話讓幾人麵麵相覷,什麼叫遂他們的意,繼續屯兵興國?
但也知道鐘會的話沒有說完,於是靜等下文。
隻見鐘會指著成紀說道:
“咱們大軍隻需要從成紀殺過去,奪了此城,便可以長驅直入,兵鋒直指冀縣!”
“那劉諶就躲在冀縣,隻要拿下冀縣,隴西三郡的賊兵便群龍無首。”
“除了敗亡,彆無他路!”
然而鐘會的話並沒有引來眾人的讚同,反而臉上起了疑惑之色。
在場的人誰不知道大魏曾經一度占領過成紀,就連顯親在被掌握在手中長達半年。
蜀軍怎麼可能沒有防備?
而且明知道顯親和略陽屯兵重兵。
怎麼,不在興國遭受三麵圍堵,在成紀遭受兩麵夾擊就是好的嗎?
高誕站出來說道:
“太尉何不從平襄出兵,占領通渭之後,同樣也可以兵鋒直指冀縣!”
眾人頗為讚同,既然敵人都重兵把守在成紀和顯親等地。
那通渭必然防守薄弱,從通渭出兵,豈不是更能出其不意?
鐘會像看傻子一樣的看著這群人:
“從靜寧到平襄,平白多跑出去幾百裡地。”
“而且還要麵臨被成紀賊兵截斷後路的風險。”
“就算賊兵不敢截斷咱們的後路,成紀和顯親也可以同時出兵。”
“到時候豈不是要麵臨兩麵受敵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