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早就已經猜到了司馬楙的來意。
但是真的從對方嘴裡聽到這個答案,杜預心中還是頗感詫異。
現在可不是東漢末年各家分頭下注的時候。
家族在哪個國家,幾乎就注定隻能為哪個國家效力。
而司馬氏又是這麼多家族裡極其特殊的一個。
從曹芳時期就開始逐步執掌大魏朝政,更是在景元四年發動滅蜀之戰。
導致蜀漢皇帝劉禪和前太子劉璿死於非命。
可以說司馬氏和劉氏有不共戴天之仇。
現在司馬楙卻搖身一變,成了蜀漢使臣,來勸降自己。
這場麵著實是有點違和!
但這一幕也確實讓杜預心生恍惚。
司馬楙的地位在大魏可不低,連這樣的人都投降蜀漢,再看看如今自己所麵對的局麵。
讓杜預心中早就已經動搖的信念變得更加的不穩定。
司馬楙並不知道這短短的時間裡,杜預心中的想法。
隻是自顧自的說道:
“杜將軍之雄才,陛下仰慕已久。”
“雖屢次三番被拒,卻依然不惱。”
“說句不好聽的,陛下不惱是陛下有天子氣度。”
“可不是真覺得非要收將軍不可。”
“如今將軍之處境不用我多說,陳倉一失,將軍敗亡不過早晚而已。”
“我雖才學不足,但卻早就看出司馬昭之野心。”
“人立天地間,素以忠孝為本。”
“前番司馬氏在曹氏代漢之時,不曾挺身而出,已留罵名於人間。”
“今番居然還要效仿曹氏行不臣之事。”
“此等不忠之事,我司馬楙不屑為之。”
“得知關將軍在並州後。”
“便於並州假死脫身,轉投大漢皇帝麾下。”
“陛下不以在下為卑鄙之人,特封在下為歸義侯。”
“以彰在下微薄之功。”
“由此可見陛下之心胸天高海闊。”
“如此仁君明主就在眼前,將軍難道不想輔佐一展胸中抱負。”
“非要陪著司馬攸之流落個千古罵名嗎?”
一番話,讓杜預陷入沉默當中。
杜預也是人,也會考慮利益。
漢使第一次來的時候,杜預雖然知道鐘會已經敗退,但還有陳倉這條退路。
所以劉諶的招降幾乎不在杜預的考慮範圍之內。
但漢使第二次來的時候,陳倉已經丟了,他的退路已經被斷了。
不過杜預還想掙紮一下,既有想報司馬攸厚恩的想法,也有等待長安援軍的想法。
可直到等到司馬楙前來,也沒有等到長安的消息。
杜預知道,多半是等不來了。
而且事不過三,這很有可能是漢帝最後一次招降。
若是再不投降,恐怕等待自己的就真的隻有死路一條了。
眼見杜預有所意動。
司馬楙趁熱打鐵的說道:
“敢問將軍自比武侯如何?”
杜預搖了搖頭:
“武侯乃千古奇才,某難及其萬一。”
司馬楙接著說道:
“昔日昭烈帝請武侯出山,尚且隻用了三次。”
“既然杜將軍自詡不如武侯,豈不知陛下三次遣使之真心?”
“將軍又有何顧慮?”
話說到這個份上,再不投降那可真是不識抬舉了。
馬隆先站出來給杜預抵台階:
“將軍,今大漢已得隴西四郡及陳倉門戶。”
“奪回長安隻是時間問題。”
“由此可見,天命依然在漢。”
“將軍降漢,乃順天而為!”
“將軍,請降吧!”
杜預聞言起身,來到司馬楙麵前。
跪地喟然歎道:
“罪將杜預,願降大漢!”
司馬楙立刻將杜預扶起來:
“陛下若知將軍歸順,必然歡喜不已!”
當杜預帶著印信和將士名冊以及一眾裨將出營的時候。
早就已經知道杜預歸降消息的薑維已經出營列陣相迎了。
看到杜預僅著內襯一步步走到漢軍營前,薑維的臉上也露出了笑意。
杜預投降的意義不光是為大漢添一員大將。
也讓漢軍減少很多傷亡的同時又平添了許多兵力。
為將來奪取長安平添幾分勝算!
“罪將杜預,見過大將軍!”
來到薑維麵前,杜預再次跪地請降。
薑維笑嗬嗬的將杜預扶起來:
“將軍快快請起。”
“陛下已在天水翹首以盼將軍了!”
杜預點了點頭:
“那營中數萬將士,就拜托給大將軍了!”
拜彆薑維之後,杜預便跟著司馬楙一起,走上邽往天水拜見劉諶去了。
看著城門洞開的上邽,穿行其中的杜預心中感慨萬千。
他也沒想到他會是以這樣一種方式到達上邽。
在杜預走後,薑維立刻派人接管杜預大軍。
同時又派兵往陳倉方向支援。
因為杜預在臨走之前告訴薑維。
他曾在陳倉陷落之前派人向長安求援。
雖然司馬攸發兵來援的幾率不大,但也不可不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在薑維派人接收杜預大軍的時候。
劉諶也見到了關彝從涼州押解過來的“大漢官員”及一眾俘虜。
對於這個消息,劉諶還是挺驚訝的。
作為五胡十六國中第一個建立的外族政權。
雖然不熟,劉諶還是聽過他的名字的,而且也知道對方建立的政權確實是“漢”。
隻是原本劉淵建立趙漢是在司馬炎篡魏建晉之後,而且那時候司馬炎已經死了。
這會兒司馬炎還在洛陽呢,劉淵就先一步立國了?
不過對這件事劉諶倒也沒有特彆放在心上。
曆史已經因為自己的到來亂的不像樣子,多出來一個提前幾十年的“大漢”又能算得了什麼!
唯一讓劉諶覺得可惜的就是沒能抓住這個劉淵,否則自己還真想看看這個曆史上的一代雄主長什麼樣。
至於剩下的那些“大漢官員”,劉諶興致缺缺。
一個以外族為主的傀儡政權,這幫人能有什麼能耐,無非是一群軟骨頭罷了。
讓人審一下,沒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就放了,任其自生自滅。
就在劉諶揮揮手準備讓人把他們帶下去的時候。
卻看到了一個稍顯眼熟的麵孔。
心中頓時一動:
“汝是何人?”
被劉諶問到的自然就是崔世義。
崔世義心中“咯噔”一下,暗道不好。
但還是強作鎮定的說道
“罪人乃清河崔氏崔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