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臣以為,咱們是不是可以將目光放的更遠一些!”
劉諶皺眉思索一番後說道:
“霍卿的意思是司馬炎?”
在場眾人臉上也都露出沉思之色。
霍弋點了點頭道:
“沒錯!”
“此前司馬攸能夠騰出手來對付咱們。”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司馬炎自己後院起火。”
“使他不得不暫時放棄對長安的攻勢,轉頭先處理自己後方的麻煩。”
“但是現在司馬炎的麻煩已經解決。”
“他也必然會對長安重新發動攻勢。”
“咱們要做的,就是合理的利用司馬炎對長安的覬覦,實現早日擊垮司馬攸的目的!”
薑維若有所思的說道:
“紹先的意思是,咱們在進攻司馬攸兩路兵馬的同時。”
“派人前往馮翊製造混亂,搞出一副司馬炎大軍對長安虎視眈眈的樣子。”
“讓司馬攸不得不抽調兵力回防,以此減輕咱們這邊的進攻壓力?”
在場的人都是戰略戰術高手,隻需要輕輕一點,就知道該怎麼做。
比如霍弋的靈感來源,就是之前關彝傳回來的消息。
劉淵所建立的“大漢”被司馬炎趕出幽州。
薑維的靈感來源,則是杜預臨離開天水的時候,將司馬攸東線的所有布置和盤托出。
一旦司馬炎真的再次進攻長安,石苞還真不一定能擋得住。
就算能擋住,也是極其艱難。
這個時候,隻需要朝廷稍微出手,比如派一支騎兵前往馮翊,給石苞製造一些壓力。
司馬攸多半會為了堵住司馬炎而抽調兵馬回防。
自己這邊的進攻壓力自然就可以減輕了。
見霍弋點頭,薑維便對劉諶說道:
“陛下,臣以為紹先此舉可行!”
“如今我大漢有騎兵數萬,但扶風多山路,騎兵不易發揮。”
“對付安定賊兵也用不到這麼多騎兵。”
“不如派一支騎兵前往馮翊,給司馬攸製造一些壓力,亂其心神!”
在大漢的刻意發展下,如今的大漢已經有騎兵超過五萬。
雖然和魏國相比還是有點不夠看。
但是和三年前尚未攻占天水的大漢相比,已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騎兵大國了!
聽到薑維的建議,劉諶稍一思索後便說道:
“既然伯約覺得可行,那儘管放手去做就是。”
“你覺得派誰前往比較合適?”
不等薑維開口,關彝就主動站出來說道:
“陛下,臣曾於塞外縱橫數載,對於馮翊也頗為熟悉。”
“臣願意帶兵前往!”
薑維附和道:
“臣也覺得派關彝前往比較合適!”
劉諶點頭道:
“既如此,便由關彝為主將,馬奉為副將,率騎兵一萬五千,前往馮翊!”
楊稷平南中之亂後,便留在南中鎮守,沒有返回天水。
所以楊稷的位置就暫時由馬奉頂替。
關彝和馬奉齊齊起身應命。
薑維又說道:
“鐘會那一路,臣覺得紹先和伯恭可以帶兵前往。”
“此一路雖有鐘會在,但鐘會此人之心甚大。”
“必然會考慮全局,這反而會成為他的弱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武功一路,因為距離長安不遠,可以說是東入長安的門戶。”
“司馬攸必然派重兵駐守,這一路臣親自帶兵前往!”
薑維此舉是根據現在已有的情報分析做出的決定。
鐘會坐鎮安定,但安定距離長安頗遠,即便是戰敗,依然還有退路可言。
但武功這一路就不一樣了,武功一失。
大軍就可兵臨長安城下。
司馬攸派重兵把守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這種硬骨頭,薑維自然是要留給自己啃。
劉諶笑著說道:
“朕還是那句話,軍事上的事情,朕不多插手。”
“伯約覺得可行,那就隻管放手去做!”
薑維起身道:
“多謝陛下!”
隨後便對張翼和霍弋說道:
“紹先,伯恭!”
“你二人領兵十萬,自靜寧進入安定。”
“但不準前往臨涇主動和鐘會交戰。”
“你們要走涇陽到新平,迫使鐘會主動放棄臨涇前往新平。”
張翼和霍弋聞言立刻起身應命。
兩人也知道薑維的意思。
鐘會退守安定,必然會在臨涇好一番經營。
攻打臨涇的話,鐘會就是以逸待勞,占儘先機。
而臨涇距離廣魏甚遠,後勤補給一旦不濟,必然會使軍心動搖。
但走涇陽到新平就不一樣了。
雖然這條路不如臨涇好走,卻能繞過鐘會重兵布防的臨涇。
如此一來,不光臨涇的布防起不到任何作用,就連鐘會都得被牽著鼻子走。
會大大的降低進攻的難度。
大方向的軍事布置已經完成。
接下來的都是一些細節上的布置。
這些就不需要當著劉諶的麵來做了。
“再有幾天就過年了。”
“等到過完年再出發吧!”
在薑維布置完軍務之後,劉諶開口說道。
對此眾人倒是沒有什麼異議。
過了年出發,行軍加上打仗都需要不短的時間。
順利的話,正好在氣溫回升的時候,到達長安附近。
也省得天寒地凍的攻城,徒增難度。
而且準備工作同樣也要花費一些時間。
接下來的日子,所有的物資都開始源源不斷的朝天水運輸。
而興漢十年的新年也如期而至。
這一年的宴會舉辦的很簡單,但所有人的心裡都充滿了激動。
渴望了三代人的勝利就在眼前,大漢的夙願即將實現。
所有人都喝的酩酊大醉,忘乎所以。
劉諶舉著酒杯,對眾人說道:
“祝眾卿馬到成功。”
“朕就在天水等你們的好消息!”
喜歡三國之季漢演義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季漢演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