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愷等人雖然不敢當場表明自己的想法。
但內心裡已經覺得眼前這位大晉皇帝很有可能是個傻子,否則怎會生出司馬衷那樣天質如初的兒子。
幽州這塊土地,並不是什麼物產豐饒的地方。
可為什麼前魏每年都要在幽州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保證幽州的正常運轉。
為什麼當年公孫淵在遼東自立的時候,朝廷要花費很大的代價平定滅了他。
究其原因,幽州是中原王朝的戰略縱深。
有幽州在,朝廷就能把外族攔在幽州境內,即便最後幽州打爛了,隻要朝廷還在,就可以重建。
沒有幽州,那洛陽就會暴露在敵人的眼皮底下,彆人打過來,要麼遷都,要麼亡國。
這麼簡單的道理,司馬炎居然不知道?
還有你個賈公閭,彆的事上何等精明,怎麼這麼要命的事上,竟然會做如此愚蠢的打算!
若是賈充知道荀愷等人心裡會這麼看自己的話,大概要仰天長歎一聲,然後滿臉惆悵的說一句: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和司馬氏結親之後,賈家的利益就徹底和司馬氏綁在一起,最起碼三代以內是絕對不可能分割的。
身為未來國丈的他,就算不為司馬氏考慮,也得為他自己考慮。
幽州先後經曆過數次大亂,早就已經千瘡百孔。
前番強行調兵和征稅,更是惹的民怨沸騰。
幽州百姓願意景從司馬伷便是很好的證明。
這種情況下,朝廷想要平定幽州,需要花費比之前多數倍乃至十數倍的代價,才有可能。
得到的還隻是一個爛攤子而已,需要再投入不知道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勉強維持。
可是朝廷的財政已經空了,大晉已經沒錢了。
而且也根本調不出來兵馬前去平亂。
與其這樣,還不如早點壯士斷腕,把幽州給舍棄掉,調兵馬前往渤海郡一帶設防。
就像之前對付劉淵那樣,隻要他們不能給幽州百姓帶來好處,使百姓過上正常生活。
時間一長,都不用朝廷出兵,他們自己就得發生內訌。
到那時,幽州百姓會再次記起朝廷的好,比現在進攻司馬伷省心的多。
眼下最大的問題是江東,遲遲拿不下江東,朝廷內部就會出現不和諧的聲音。
士族會選擇司馬炎下注,但卻不會押上全部身家。
因為他們想坐莊,而不是成為賭徒。
陛下把上庸交給他們來防守,他們同意了。
代價就是朝廷必須要儘快的拿下江東,證明給這些士族看,大晉是有能力對付劉諶的。
可現在幾個月過去,南邊的戰事因為蜀漢的插手取得了極其有限的進展。
現在好不容易等到蜀漢退出,不得趕緊趁著這個機會,一舉奪取江東。
怎麼可能在這個時候分出精力來管幽州!
彆人哪裡懂自己身上背負的責任啊!
賈充心中幽幽一歎。
洛陽朝廷政令下達,幽州僅剩的那點兵力全部收縮至中山和渤海國一線進行防禦,並且繼續將現有兵力全部投入到對吳作戰中去。
與此同時,吳國使者也到達了長安。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吳國已經接連派出了幾波使者前來大漢。
這已經是在給大漢上下傳遞一個明顯的信號。
吳國可能真的撐不住了。
“汝主欲使我朝水師入長江共禦晉兵?”
劉諶看著吳國使者笑問道。
吳國使者立刻拱手:
“回陛下的話,正是!”
劉諶點了點頭:
“漢吳之盟,乃丞相在時與汝先主大帝所訂。”
“數十年來,你我兩家也遵守盟約,守望相助。”
“今汝主有求於大漢,朕理應出手才是!”
聽到劉諶的話,陳壽等人的嘴角不由得直抽抽。
每次陛下用這種語氣說話的時候,就是陛下準備坑人的時候。
若是張惇在此,必然能咂摸出其中味道。
隻可惜現在張惇已經是漢臣,眼前這位可憐的吳使還不知道他要被自家陛下算計了。
果然,吳使聽到劉諶的話,臉上瞬間顯露出一抹喜意,當即便說道:
“陛下既願出手,實乃仁德之君,我朝上下必不忘陛下恩情!”
“敢問陛下準備何日出兵,外臣也好回建鄴複旨。”
劉諶聞言抬手虛壓:
“莫慌,莫慌!”
“幫肯定是要幫的,隻是朕不知道該以何種名義去幫。”
吳使愣住了,什麼叫何種名義?你不是剛才才說過漢吳之盟嗎?
看著吳使臉上的疑惑。
劉諶笑眯眯的說道:
“昔日北方曹魏有吞並天下之心,漢吳皆非曹魏敵手,故而才有此盟。”
“數十年來,大漢從未違背盟誓。”
“可如今曹魏已亡,侵犯吳國的乃是晉國而非曹魏。”
“這與當初之盟約已然不同。”
“現在讓大漢水師進入長江,豈不是讓朕違背盟約?”
“如今晉國陳兵馮翊,對長安虎視眈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萬一惹得晉國發兵攻打長安,又該如何是好?”
“實在是不妥啊!”
陳壽等人都快把自己手心掐破了,才勉強忍住笑意。
晉國攻打長安,陛下您要不要聽聽您在說什麼?!
他司馬炎要是有這個能耐,犯得著興師動眾的打江東?
還不是因為拿咱們沒辦法,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奪江東壯大自身。
吳使聽到劉諶這番話,人都傻了。
什麼叫曹魏已亡,現在進犯的是晉國而非魏國?
真要是這樣,你之前攻打荊州的時候怎麼不說?
非要等到現在才開口。
吳使又不是傻子,這時候要還不明白劉諶的意思,那他這個使者就白當了。
“陛下若是願意出兵相助,我朝願意割讓建平、南郡以及江夏給大漢。”
“並且負擔大軍出征所有花費。”
“若是能幫助大吳退兵,我朝願再奉上糧草三百萬石!”
聽到吳使的話,陳壽等人臉上的笑意瞬間收了起來。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肅殺之色。
當初鄧審出使吳國,曾經和吳主孫醱有一番密謀。
兩人秘密簽訂一條盟約,便是以這三郡之地作為代價,換取大漢出兵幫助孫醱滅掉朱先等人。
隻是彼時大漢的精力完全放在北伐這件事上,無暇分心於此。
所以陛下立刻下密旨,不許這件事外傳。
因此朝堂上下知道的人寥寥。
現在吳使當著所有人的麵說出這件事,沒有人會覺得是巧合。